×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文
|
English
Toggle navigation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首页
刊物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过刊浏览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1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08-09-25
全选
|
Select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嘉二段储层特征研究等
李爱国 易海永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嘉二段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主要储层发育段和含气层段。区内嘉二段主要为各类云岩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双重影响;储层低孔、低渗,以Ⅲ类储层为主,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嘉二储层具有层多、层薄、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包括嘉二2和嘉二1两套储层,横向上温泉井—罗家寨和铁山—亭子铺地区是川东北地区嘉二储层发育区,也是寻找嘉二气藏的有利区块。
Select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文 龙 项 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西昌盆地北部中所镇至冕山镇之间的南箐乡背斜剖面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认为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地层中存在古油藏痕迹。对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表明储层中的烃类是烃源岩处于成熟期的产物,烃源岩沉积环境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通过对储层抽提物与各烃源层进行烃源对比研究,表明西昌盆地西北部南箐构造区白果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源,除有盆地北部白果湾组陆相烃源外,还混有下伏海相地层烃源。南箐地区古油藏接受白果湾组烃源充注的时间应当在早白垩世之后,古油藏的烃源具有混合充注的地质背景。白果湾底部与古生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是关键的油气运移通道沟通了多套古生界烃源层。
Select
普光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任利剑 张春生 刘德智 赵逸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与物性分析为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单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其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的成岩作用分为三类: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及双重性成岩作用。研究区储层中的孔隙演化经历了同生、早、中、晚四期成岩作用阶段,碳酸盐岩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三种成岩作用的相对强度。
Select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高鹏 高胜利 汶锋刚 李辉 赵亮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的岩石孔隙结构、孔渗关系、储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主力油层长62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非均质性较弱,油气相对富集,应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Select
南鄱阳坳陷烃源岩生烃潜力探讨
马向军 张廷山 范晓文 叶舟 张永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鄱阳坳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暗色泥岩和煤、下二叠统茅口组泥灰岩以及栖霞组灰岩,结合煤中树皮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模拟结果,探讨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研究表明,区内煤中树皮体和镜质体都具很强生烃能力,且树皮体的生油能力比镜质体强得多;茅口组及龙潭组泥质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以坳陷西南部最大,而由北往东则呈降低之势,烃源岩厚度也以坳陷西南部较厚,表明坳陷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
Select
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蜀南某地区嘉陵江组储层预测为例
王思权 李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不需繁杂的模型初始化,能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对于钻井较少的工区及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更具优势。其引用测井资料参与反演约束,同时通过对测井资料概率密度函数和波阻抗可能分布范围的求取,再在这两个条件约束下,求取满足以上随机特征又满足地震响应的波阻抗序列来实现反演;解决了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的变差函数在井资料较少、甚至在工区内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变得极不稳定,而使反演结果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储层低速异常带的分布。在蜀南嘉陵江组储层预测中成功应用该方法,在薄储层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现今流行的叠后反演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储层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Select
测井解释新方法在致密储层评价中的作用
张凌云 肖略生 季凤玲 朱小红 李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其储集层的特点是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