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2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09-09-25
  

  • 全选
    |
  • 徐亮 张奇 秦成明 金小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测井、录井及薄片等资料,研究了云安厂构造带嘉二1储层特征,认为云安厂构造带嘉二1为低孔低渗储层,在孔隙较为发育地区可以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主要受沉积、成岩与断裂三种作用影响。通过岩相学的单因素综合分析法,确定了嘉二1时期的微相环境,优选出有利构造区块。研究表明:位于云坪环境的大猫坪-福禄场地区与三岔坪-沙塘地区储集性能较好,其中沙塘中东部到三岔坪的中西部是嘉二1储层最发育的地区,是今后深化勘探的有利区域。
  • 周妮 王海静 柯贤贵 丁湘华 邓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典型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原油、二叠系和石炭系原油进行室内混源油配比实验分析,并对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源油的碳同位素值与混源油的比例呈线性规律变化,侏罗系与白垩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侏罗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伽马蜡烷的含量随侏罗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二叠系与石炭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石炭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β-胡萝卜烷的含量随石炭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
  • 李阳兵 张筠 徐炳高 何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裂缝、孔洞型储层评价过程中,如何对裂缝与溶蚀孔洞及其有效性进行识别与判断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针对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裂缝发育的实际情况,在对鲕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对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进行评价,并且利用地层各向异性、斯通利波波形、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斯通利波反射系数、裂缝走向与地应力走向之间的关系对裂缝有效性进行了判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同类储层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永杰 李健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分布范围广,储层发育。随着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在已完钻井中,经试油证实发现,除常规高阻气层外,存在较多的低阻气层,目前准确识别该类气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分析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提出深侧向-孔隙度交会法、实测电阻率与视气水层电阻率重叠法结合解决低阻气层识别的难题。运用该方法对大牛地气田老井进行复查,见到好的效果,对大牛地气田的增储上产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李榕 钟仪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井解释过程中的油气水层识别实质是一个模式识别问题。基于统计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小样本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是至今模式识别问题强有力的解决方法之一。本文依据测井所得到的小样本、不适定性等数据信息进行网格搜索及交叉验证对目标函数寻优,找到最佳参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模型;针对现有方法在解决油气水层识别问题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油气水层识别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某油藏的油气水层识别问题。结果表明此方法较人工神经网络和标准支持向量机方法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的方法。
  • 邢会民 韩永刚 陈崇云 黄刚 李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气井试油录井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读取各种仪表读数,将读数在EXCEL中处理,此方式具有采集参数少、读数误差大、采集周期长、监控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为此,通过对气井试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仿真和处理等过程分析,研制出一套气井试油录井SCADA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硬件子系统、数据采集软件子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子系统,三套子系统协调完成气井试油录井工作。通过多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能够改善基于人工方式的气井试油录井存在的不足,效果较好。
  • 陈洪斌 胡海涛 申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沙罐坪石炭系气藏储层有效厚度不大,以低孔低渗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利用储层描述技术重点开展了地层及沉积相分析、储层缝洞特征描述、储层纵横向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储层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对沙罐坪石炭系气藏实现了科学的相控三维地质建模,直观地反映了沉积相与储层属性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较好地描述了整个石炭系气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展布特征,为该气藏实施挖潜开发提供了地质基础。
  • 朱斌 熊燕莉 王浩 陈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东石炭系气藏低渗区井网密度较中、高渗区低,井距大,对低渗区储量的控制程度差是导致当前低渗区采出程度低的重要原因。提高低渗储量采收率必须对现有井网进行调整,气田合理井网部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合理井距的确定。从确定气藏合理井距出发,采用多种分析计算方法,得出了川东NBT气田石炭系气藏低渗区直井与水平井合理井距,为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低渗区开发井网的合理部署提供了依据。
  • 何志雄 杜 竞 孙 雷 王 雷 林 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凝析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气量、产油量、产水量的变化,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气液组成、气液摩尔分数和积液情况也随之变化。综合利用Hagedorn–Brown方法和低气液比井筒携液计算方法,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提出了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可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时期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气液组成、气液摩尔分数及积液情况等井筒动态,能更好地指导凝析气井的生产。并举实例,说明了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燕 唐海 吕栋梁 黄小亮 傅春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能递减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是气田制定工艺生产措施的重要依据,但具有不同的意义,目前国内对产量递减规律与产能递减规律的研究有相互混淆的状况。对产量递减规律与产能递减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产能的时间递减率,压力水平递减率和采出程度递减率的工程定义。实例分析表明,采用产能递减分析气藏(井)生产动态对气田生产具有更符合实际的指导意义。
  • 卢娟 张烈辉 聂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分支井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的主要新兴技术之一,对该技术的油藏应用已多有讨论,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水平井渗流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多分支井的产能公式,本文主要介绍了Joshi均质油藏多分支井产能模型、我国学者程林松多井底分支水平井产能模型和考虑井筒内压降的油藏与井筒耦合模型的产能公式和适用条件,本文对各产能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指出了多支井的产能依赖于井身结构和油藏特性,对各产能公式适用的条件及油田实际生产指导意义进行了分析。
  • 朱华银 付大其 卓兴家 贲月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岩心的渗流特性,为解决了滑脱效应与启动压力相矛盾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低含水饱和度下,岩心中气体渗流主要受滑脱效应的影响;而在高含水饱和度下,则主要受启动压差的影响。用误差更小的回归法计算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启动压力,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按比例改变岩心的长度,结果启动压力(梯度)的改变却不成比例,由此认为仅利用启动压力梯度计算井距这一方法并不合理。
  • 邹一锋 郭建春 傅春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压裂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配产不合理将会导致出砂,引起产能下降,最终影响压裂效果。以往建立的压裂气井裂缝出砂临界产量公式没有考虑裂缝闭合压力的作用。综合考虑闭合压力、生产压差、支撑剂的类型以及裂缝的几何形态等对气井裂缝出砂的影响,通过对支撑剂受力分析,对以往的临界产量公式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新的裂缝出砂临界产量公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压裂气井出砂临界产量数学模型,为防止压裂气井出砂提供了依据。
  • 周井红 陈友生 陈其学 厉元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平井储层地质导向钻进中,产层发生突变导致钻头偏出产层的情况时有发生,运用悬空侧钻的方法在产层内侧钻,选择更加有利的井斜角继续在产层内钻进,是一种高效、经济的侧钻施工方法。磨017-H8井及磨030-H5井在水平段正常地质导向钻进时,由于地层突然变化导致井眼轨迹偏离储层,然后在上部产层内的紧邻井段,采用悬空侧钻技术成功地回到储层,避免了浪费水平段,提高了钻遇率,为实现预计油气产量提供了保障。本文介绍了磨017-H8井产层段基本情况,侧钻缘由,悬空侧钻的技 术原理,悬空侧钻点的选择依据,悬空侧钻的钻具组合,侧钻的主要技术措施,悬空侧钻施工简况及效果,得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
  • 赵昊炜 杨成彬 刘琦 祁海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勘探区域的不断扩大,高停泵储层的比例增加,影响工艺成功率的提高,说明这类储层的特征认识和控制技术还不完善,对高停泵机理不明确,缺乏综合考虑,导致施工针对性不强。鉴与此,对高停泵储层类型、产生机理、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加强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测试压裂分析技术,分析影响该类储层压裂施工成败的特征参数,即停泵压力梯度、近井摩阻、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等,形成了以特征值区分高停泵储层类型的方法,建立起新的评价标准和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并对处理措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完善,使之更适应现场施工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张太亮 黄志宇 袁志平 景岷嘉 刘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油气田钻井废水的来源、污染、处理状况的基础上,探索了钻井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通过化学混凝法复合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钻井废水,把CODcr为13200 mg/L的钻井废液水经处理后,其CODcr值降为69.3 mg/L,处理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从设计工艺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化学混凝复合催化氧化技术对油气井钻井废水进行深度达标处理,工艺简单,切实可行,能够实现零排放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气井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所研制HNJ–1混凝剂及ASNG、HNZJ–1助剂、复合氧化剂YHJ–1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效果好。
  • 黄朝阳 陈国标 范富海 邱昌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JL压裂液延缓交联体系分析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就B剂的加量、交联液的pH值、胍胶浓度及压裂基液粘度、交联比、搅拌速度、基液pH值6个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释,确定了A:B=100:(10~12),稀释至50%制得的延缓交联液,交联比=100:(0.3~0.5),在3r/s的地面搅拌速度条件下延缓交联时间为90~220s为JL延缓交联液的最佳配制条件。优化条件的压裂液延缓交联体系投入现场压裂施工应用后,压裂液在携砂过程中,既不脱砂,摩阻又降到了最大限度,满足了施工泵压要求。试气后地层压力均在26.8.MPa以上,产量都超过了6.2×104m3/t。效果显著,达到了对气层改造的目的。
  • 郑海洪 李建波 罗庆英 杨鹏 杨孝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PA-1。PA-1的最佳合成方案为:反应温度60℃,单体质量配比为AM:AMPS:DMDAAC:MA=50:30:10:10,引发剂浓度0.3%(质量分数),单体总浓度3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3h。在淡水、盐水、饱和盐水和含钙盐水基浆中对降滤失剂PA-1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PA-1热稳定性好,降滤失能力和抗温能力强。
  • 全红平 段文猛 张太亮 黄志宇 任玲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3):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目前油气田使用防垢剂现状,选用马来酸酐(MA)、丙烯酸甲酯(MAC)和一种功能性单体(SS)进行三元共聚得到硫酸钡防垢剂FGJ–2。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出防垢剂FGJ–2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A:SS:MAC为1:0.4:0.6,引发剂(H2O2)用量为1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同时对防垢剂FGJ–2进行性能评价:防垢剂FGJ–2加量为20mg/L,pH值为8时,防垢率达97%以上,具有最好的防垢效果;防垢剂具有长效性,防垢时间可达22h;当防垢温度达90℃时,防垢率仍大于85%。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