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4卷, 第2期 
出刊日期:2011-06-25
  

  • 全选
    |
  • 高建军 韩继凡 黄伟良 徐建红 徐小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温五块西山窑气藏多断层、多断块、复杂构造的特点,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展开气藏三维精细描述,定量化三维储层参数场,结合现有的试油等资料,研究气水分布规律,为开发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 王芝尧 苏俊青 钱茂路 刘志英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歧口凹陷区特有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形成了大量的岩性地层圈闭。根据歧口凹陷的岩相古地理,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出发,以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区为实例,探讨在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获得高产井的可行性。
  • 黄素 胡雪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钻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储层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丹凤场构造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和粒内次生溶蚀孔。储层孔喉小,连通较差,孔隙结构复杂。-孔隙性致密储层。储层中残余原生粒间孔保留程度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一般发育于铁绿泥石环边较发育的以硬质岩屑为主的岩屑石英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中。
  • 崔宏伟 陈义才 任庆国 王战永 张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岩性、铸体薄片、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延10储层砂岩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其次是含长石石英砂岩以及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砂岩储层属于中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低,属于中孔细喉型储层。
  • 张华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据库原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了数据迁移工具的设计与开发。该数据迁移工具具备了数据映射管理、数据迁移、迁移任务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数据快速、自动、规范的批量加载,是一套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数据加载工具,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油气田公司的数据建设工作。
  • 唐涤 万茂霞 郑平 施雨华 张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气藏的烃源条件,通过烃源对比证实上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源于二叠系本层烃源岩,属近源型。根据对四川盆地二级区带的划分结果,强生气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大巴山前南带、渝东坳褶带、南充斜坡带、米仓山前带以及仪陇—平昌坳陷带;上二叠统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仪陇—平昌坳陷带及大巴山前北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表明上述地区是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 胡 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弄清孔、渗变化特征及对储层供气能力的影响,采用静态实验方法(CMS300覆压孔渗测试仪)测试分析了常压和上覆压力50MPa下的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并采用仿真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定容衰竭开采,对比研究上覆压力为30MPa、50MPa时“近井低渗”和“近井高渗”两种模型的产量、采出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压力对岩心的孔隙度影响较小,对渗透率特别是常压下空气渗透率小于1mD的砂岩岩心影响较大,50MPa时的渗透率只有常压的1/10,甚至更小,且常压渗透率越低,差异越大。因此,在低渗气藏储层物性评价中,需要考虑原始地层条件下的有效渗透率;同时由于上覆压力增加使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了储层供气能力和采出程度也受影响,特别是近井渗透率较低的气井,产量和采出程度受影响较大,在制定开发技术对策时需要考虑该因素。
  • 刘铁成 唐海 刘鹏超 蔺文洁 苏国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运用Langmuir吸附模型,同时考虑基质孔隙体积和裂缝孔隙体积随地层压力变化而变化,推导出了封闭性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程可有效计算页岩气藏储量,吸附是页岩气藏主要储存机制,基质系统储量很小,裂缝系统储量更小。
  • 彭昊 张茂林 梁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物质平衡原理,考虑高含硫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因压力降低可能发生的硫沉积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了其线性化方程式。可应用于确定高含硫气藏的动态地质储量,分析其开采机理和气藏开采动态等。
  • 李建秋 曹建红 段永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物质平衡原理,考虑高含硫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因压力降低可能发生的硫沉积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了其线性化方程式。可应用于确定高含硫气藏的动态地质储量,分析其开采机理和气藏开采动态等。
  • 滕小兰 邱玲 刁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目前,该气藏开发已步入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随着气藏开发调整的进行,部分压裂井出现井间干扰、压后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加密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技术,对加密压裂井的目标缝长、加砂规模、前置液比、平均砂比以及排量等进行优化,以保障加密井的压裂效果。
  • 龚兵 陈金菊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酸化伤害机理与垂直井有明显的差异。基于钻井液的侵入特征和水平井渗流机理,分析了水平井的伤害特征,采用理论模型计算不同井段钻井液的等效污染深度,通过体积变化得出不同井段处的污染带半径;结合砂岩基质酸化模型,有效计算水平井酸化酸液用量。为水平井酸化增产提供了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 余 燕 刘建仪 白 杨 刘从领 彭海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清蜡防蜡国内外现状,提出了评价磁防蜡效果的动态实验方法,研制了非常规的动态实验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环道动态实验因循环流动而引起的组分变化的缺陷。针对托甫台区块原油,进行了磁防蜡动态实验评价。研究表明,该区块如果应用磁防蜡技术,其防蜡率可达到51%,流量增加,会降低磁防蜡率。磁防蜡现场试验评价表明,试验井日产量均有增加,最高增加量达到了17.95吨,磁防蜡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邹婧芸 黄仲尧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坪北油田油水系统结垢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地层产出水、注入水、结垢物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各种水体之间的配伍性进行了实验,分析了结垢机理,找出了结垢原因,筛选、评价出了适合于坪北油田的缓蚀阻垢剂F21,并确定了其最佳使用浓度,现场应用表明其效果明显,完全可适用于坪北油田防垢的需要。
  • 吴东昊 桑玲 周素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气藏裂缝圈闭系统的划分新观点。同时根据各裂缝圈闭系统的静、动态资料,分析了每个裂缝圈闭系统的地层水存储模式,认为该气藏存在4个裂缝圈闭系统,其中孔6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底部地层水存储模式,孔9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边部地层水存储模式,孔24井区和孔27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物性差异局部封存水存储模式。分析了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水侵特征,为气藏的整体治水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张贵梓 李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腈(AN)/2-丙烯酰氧基- 2-甲基丙基磺酸(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四元共聚产物QPFR。研究了原料中单体组成对QPFR特性粘数的影响规律,室内实验评价了QPFR在水基钻井液中的抗高温耐盐性能和降失水性能,分析了QPFR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原料中单体组成对QPFR特性粘数的影响较大,QPFR用作钻井液降滤失剂时表现出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QPFR分子上的磺酸基等极性基团是其产生作用效能的分子基础。
  • 关云梅 王兰生 张鉴 张琦 施雨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样pH 值、无机阴阳离子匹配状况以及水中Cl-、Ca2+、Mg2+含量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地层水与残酸、钻井液的混合液的特征,总结归纳出了用于生产监测中,判断所取地层水样是否正常的特征指标,可用于判断酸化后或使用钻井液进行相关作业后的液体返排、是否彻底,所取水样是否能代表正常地层水等。目前,该判识方法已在川渝油气田的多个油气藏得到了广泛应用。
  • 孙 慧 君 栗 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胜利油田天然气产销现状,结合油田天然气资源的特点,针对油田天然气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天然气销售所在区域市场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油田天然气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勘探开发进程,逐步调整优化管网建设,加强管理体制保障等4条合理化建议,以图理顺该油田天然气产供销关系,建立起科学、合理、有序的天然气营销新模式。
  • 李会芳 王林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2):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事故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将危险物质与设备、职工素质、作业环境、综合管理四个因素作为模糊评价模型的一级评价指标,建立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通过建立评语集、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确定权重等级的隶属度来完成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可靠性的计算,最终确定其安全等级。解决了传统的安全评价方法中需将所有因素定量化的问题。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