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4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11-09-25
  

  • 全选
    |
  • 唐涤 张琦 万茂霞 李红卫 张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富,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 Ⅱ1)为主,暗色泥质烃源岩以Ⅲ型为主,具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二叠系主要生烃层。目前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通过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的资源潜量为2.00×1012m3。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大巴山前北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渝东坳褶带、川东高褶带及南充斜坡带次之。勘探的主要战场应该放在仪陇—平昌坳陷带、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这三个区带中,目前应主攻仪陇—平昌坳陷带,继续深化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大力开拓南充斜坡带和渝东坳陷带。图7参5
  • 何仕碧 戴鸿鸣 王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的观察、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XH-DZ地区下沙溪庙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沙溪庙组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次为粒内溶孔,发育少量粒缘缝、微裂缝, 储层喉道几何形态主要为缩颈喉道、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平均孔隙度为2.27%,平均渗透率为0.21×10-3μm2,整体以“低孔-低渗”为特征;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基本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孔-渗相关性较好。
  • 屠志慧 孔令霞 张奇 潘磊 韩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广安须家河组气藏,龙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重大发现,川中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寻找大型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主要区域。但目前对台内礁滩气藏的勘探比较薄弱,对台内礁滩分布的地质研究、地震预测等工作也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认识程度亦不充分。本文通过对川中地区新老地震资料研究,结合地质、测井、钻井资料,研究了长兴组地震相,确定了川中地区长兴组地貌的变化情况,划出了川中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相展布图,确定了台内的篷溪—武胜台凹,提出台凹两翼地貌高带是形成礁滩储层的有利区带。图4参5
  • 陈可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有效提高三维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一直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克服常规中心有限差分法较难快速提高差分精度的缺陷和一阶双曲型波动方程内存占用多、计算量大、引入变量较多的困难,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直接求解三维地震波动方程,推导的高阶差分格式计算形式简单,可以推广于求解任意偶数阶时空导数,同时给出其稳定性条件。在人工边界处,对比了镶边法和常规旁轴近似法两种吸收边界条件。从三维似French模型的正演结果看出,采用的高阶交错网格差分算法在快速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结合镶边法吸收边界条件还可有效压制边界反射,提高整个计算域内波场的信噪比。图3参5
  • 谢涛 郭英海 沈玉林 连尔刚 邵玉宝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阴极发光等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对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岩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砂岩主要以含泥长石石英粉砂岩为主,少量的长石粉砂岩,碎屑颗粒组合具有高石英、高长石、低岩屑的特点。 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是小河坝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度,而胶结作用,尤其是钙质胶结,造成孔隙度的进一步降低。
  • 关云梅 王兰生 张鉴 施雨华 张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川东北飞仙关组部分构造储层未裸露于地表,油气保存条件好,气藏天然气产量高,但是气藏地层水却显示出水型、脱硫系数、变异系数等地化参数异常的特征,究其原因是储层的膏盐溶滤使地层水中SO42 -含量高所致。表2参2
  • 王艳妮 刘 刚 潘源敦 王献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油气资源成藏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预测评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方法估算储量只能提供一个确定的储量数值, 不能定量说明该数值的可靠程度。为了更加精确和合理地估算油气资源的储量,本文将特尔菲法和蒙特卡罗法结合起来对油气资源的储量进行预测评价,特尔菲法综合各影响因子,蒙特卡罗法实际运算三角分布数据、观测数据或者经验估值,计算的结果是一条储量逆累积概率曲线。在使用储量数值时, 选用一定概率条件下的一个储量范围值, 这样更能反映人们对地下资源的认识程度,因而对勘探开发工作更富有指导意义。图4表3参6
  • 何晓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水气藏动态特征具有特殊性,其气水分布模式多样,同一水动力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含气圈闭,正确认识气藏地质背景和水体驱动能量非常重要。气藏出水井可能出现在气藏任何位置,对于裂缝发育、构造平缓和高含水等气藏,更是如此。不同类型有水气藏,出水特征不同。产水气井动态特征可归纳为孔隙水产出、异层水产出和边水产出特征。地层水比天然气更容易通过多孔介质,根本原因是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的物理特性不同,一定驱动压差下,水比烃类流体更具“通过性”。有水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水侵危害是必然的,合理布井、合理工作制度有利于延长气藏无水采气期和自喷生产时间。有水气藏开采政策直接影响开采效果,开采政策应兼顾近期生产目标和远期开采效果,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为终极目标。图5表1参5
  • 曾伟 董明 孔令明 朱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小苏里格气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造成的储层损害,针对其中、下二叠统砂岩储层的敏感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岩石学特征和孔喉结构特征上分析了储层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速敏性弱,与孔喉直径小、粘土矿物微粒直径较大有关;水敏性差异大与凝灰质杂基含量多少有关;碱敏性弱,高pH值碱液提高储层渗透率与储层中高岭石被强碱溶蚀有关;酸敏性大小取决于酸液类型和储层中方解石及绿泥石含量;应力敏感性强,与储层致密、喉道类型主要为片状喉道有关。根据储层的敏感性,提出了相关的储层保护和改造措施。
  • 阳晓燕 杨胜来 李武广 王欣娄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出砂气藏,支撑剂对其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相对渗透率又是支撑剂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气驱水非稳态室内实验方法,测定不同支撑剂(石英砂和树脂砂)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对石英砂和树脂砂这两种支撑剂的相对渗透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初始水相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渗点下含水饱和度以及束缚水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气藏的储层物性情况,选取合理的、效果最佳的、适合气藏开采的支撑剂。
  • 张 建 业 伍 藏 原 黄兰 王鸿飞 李玉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迪那2异常高压气藏埋藏深、压力高、下井下压力计试井测试困难的实际情况,应用试油数据建立井口产能方程,并通过试井数据建立的产能方程所确定的井口无阻流量和绝对无阻流量来评价井口产能方程,统计表明迪那2气藏各井井口无阻流量与绝对无阻流量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应用二者的相关关系式,就可以用井口产能方程计算绝对无阻流量,为气井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王静波 赵立强 方泽本 郑云川 李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每一级交替时间及阶段液量的新方法,优化的依据是整个裂缝的瞬时总滤失量。建立了瞬时总滤失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酸压经典模型编制了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的软件。采用现场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相同酸量但固定每一级交替时间和用液量的泵注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新方法优化后的泵注方式所得到的酸蚀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说明通过该方法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可以提高酸液的利用效率,改善酸压效果。
  • 尚万宁 李颖川 李 治 贾浩民 张耀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靖边气田低渗无边底水气藏的地质特征和产水特征,结合靖边气田的开发工艺模式,在总结历年排水采气工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优选和优化了适合靖边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并提出了低压、低水气比气井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思路,为气田产水气井的中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类似气藏排水采气工艺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郑克祥 怡宝安 袁文义 王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凤城1井为例,针对新疆油田乌夏断裂带风南断壁佳木河组断层在压裂作业中出现的压裂液返胶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乌夏断裂带佳木河组断层储层岩石中所含矿物进行分析发现,硼、钛、锆等金属离子含量过高是造成压裂液破胶不彻底及返胶现象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了采用非植物胶压裂液体系及生物酶与过硫酸盐复配的压裂液破胶体系的解决方案。
  • 钟志伟 李长俊 薛征征 汪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牛地气田气井普遍产水,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为维持气井正常生产,气田开展了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超声雾化等工艺的应用研究。与其它排水采气工艺相比,超声雾化排水工艺具有一次性投入较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该工艺利用气井自身能量,通过机械、气动、超声波雾化的多重作用,将液滴击碎成雾状,减少滑脱损失,提高气井携液能力。通过概述超声雾化排水工艺原理、特点及DK16井现场应用情况,为低压低渗气井提供了一种新的排水采气工艺选择。图4表10参3
  • 解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压高酸性气井二次试采作业的特殊性,以川东北兴隆区块兴隆1井为例,分析了此类气井二次试采作业的难点及工艺要求,认为二次试采作业方案重点为既要防止压井液对酸蚀裂缝的二次污染,同时也要满足高压高酸性气井完井工艺的需要,由此提出了二次试采作业技术方案。
  • 王明贵 王萍 李晖 陈飞宇 冯郭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元坝区块部分异常高破裂压力深层采用现有的装备和常规工艺难以实施改造作业的现状,通过酸液类型优选、酸浓度优化,缓蚀机理分析和加重剂、缓蚀剂等优选和配方优化,研究出了适合于该区块砂岩和碳酸盐岩高破裂深层低腐蚀性加重酸液体系,酸液密度达1.8g/cm3以上,160℃高温下动态腐蚀速率小于30g/(m2.h),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 陈 明 冯希忠 于承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普光气田大湾区块是普光气田重要的产能接替区。针对原区块井深结构设计方案投资太高的问题,提出了3套优化设计方案,对其使用条件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可行性和风险论证分析,优选出最佳方案。
  • 欧阳诚 杜洋 彭宇 张小全 彭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为低孔低渗低丰度大型气田,为提高单井产量达到产能规划目标,采用水平井技术对苏里格气田进行整体开发势在必行,而砂体钻遇率是水平井单井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根据前期综合地质研究成果,运用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结合随钻测井曲线预测砂体走势并及时调整钻进轨迹,大幅提高了砂体钻遇率,使水平井产量达到了直井的3倍~5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4参8
  • 郭广平 焦建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在川西凹陷孝泉—新场构造带上部署了一系列预探井,以探索孝泉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各砂组含气性为主要目的。但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多次复杂现象,特别是在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至三段,井漏和溢流频发,压力系统多且存在异常高压层段,固井施工难度极大。选取了该区块具有代表性的新场12井技术套管固井为例,对该井地质构造、井身结构、井眼状况等进行了介绍,对固井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的固井技术措施建议,特别针对新场12井在须家河组五段至三段异常高压的情况,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和配制了密度高达2.45g/cm3的水泥浆,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成功进行了该井Φ193.7mm技术套管下深4697m的一次性固井施工,为解决川西地区超高压气井固井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庄成宏 王良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河油田90%以上的开发井采用了简化井身结构,这类井第二级固井封固段长,在采用常规水泥浆固井作业时,容易发生施工和候凝过程水泥浆漏失,返高达不到固井设计要求,最终导致固井质量差,严重影响后期完井作业,油井寿命降低。基于粉煤灰配方的室内实验,研制了低密度水泥浆,从根本上解决了塔河油田简化井身结构井第二级返高不够和固井质量差的难题,并在该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柳 芋 黄志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含硫天然气井喷事故发生后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本文通过分析含硫天然气井喷过程中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从这三个方面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变化原理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相关因素权重,从而对系统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图1表4参8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