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4卷, 第4期 
出刊日期:2011-12-25
  

  • 全选
    |
  • 刘树辉王琼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贵阳花溪垄头剖面的野外地质和室内薄片观察,对发育在中三叠统垄头组中部的云贵大堤滩沉积成岩作用进行研究,认为垄头组主要经历了:渗流环境的准同生岩溶、胶结、充填和白云岩化;潜流环境的胶结、充填与白云岩化;埋藏环境的溶蚀及白云岩化;表生环境的区域地下水去白云岩化及近地表岩溶等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垄头组成岩序列。图4表2参8
  • 寇雪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东北部普光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为一套残余砂屑、藻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储层厚度大,储层孔隙度0.44%~26.4%,平均7.61%;渗透率0.01mD~3554.1mD,平均26.3mD,含水饱和度在1.8%~51.13%,平均13.5%;毛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0.08MPa~24MPa,饱和度中值压力0.2MPa~67MPa,与同类碳酸盐岩相比,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好、含水饱和度低,是本区储层最发育、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图6表1参5
  • 王桂苓 孙朝辉 肖 阳 潘 攀 胡金堂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白垩纪火山岩分布广,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和少量火山角砾岩;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喷发沉积相三个亚相;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储集空间和次生储集空间及裂缝;储集空间和岩性的差异决定着储集性能的优劣,安山岩储集性能最优越。研究发现,火山岩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古地貌特征及风化作用等多因素影响,利用构造研究、属性优选和储层参数反演等手段进行有利储层预测和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勘探成效。图3表5参5
  • 徐立恒 陈践发 赵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识别对于古地理的恢复及油气勘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川东北普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进行密集取样,利用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地化指标和环境参数Mn/Ti、Mn/Fe、Rb/Sr,研究其在纵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指示它们与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沉积相的演化的对应关系。认为从长兴组到飞仙关组,微量元素呈有规律的变化,其Mn/Ti、Mn/Fe值逐渐降低,反映了长兴组末期到飞仙关组沉积期海平面降低,代表此期总体上处于海退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沉积鲕粒白云岩为特征,Rb/Sr值最大,反映海平面较低,其气候湿润,地层出露遭到淋滤,属于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在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以泥微晶白云岩为特征,Rb/Sr值较小,海平面较低,气候干旱,处于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图5表1参15
  • 郑云川 佘 军 青 春 蒋玲玲 高维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井解释结果通常是制定单井压裂方案的静态参考资料,但是储层静态评价的准确与否影响相关方案的决策和评估。考虑多个测井参数对气井产能指示的综合影响,首先建立了表征储层产能大小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大量现场数据建立了指标评价范围,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各单因素评价结果对产能进行评价,实例表明基于测井参数的储层产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苏里格气田见到好的应用效果。图4表3 参5
  • 于 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延长油气区盒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盒8段储集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基本处于晚成岩阶段的B期,部分进入晚成岩C期。早成岩A期至晚成岩B期的压实作用、晚成岩A期的交代蚀变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因素;晚成岩B-C期的充填胶结作用是储层质量变差的又一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溶蚀作用则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图3表1参9
  • 郭旭东 孙美丽 刘建涛 仝敏波 宜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的烃源岩的有机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分子地球化学差异了分析,表明:哈尔加乌组和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卡拉岗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次之。卡拉岗组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类为主,形成咸化—还原环境。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哈尔加乌组主要为Ⅱ1、Ⅱ2类,形成于淡水-弱还原环境。处于成熟阶段;下石炭统主要为II2类,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图10参11
  • 姜艳玲 梁涛 罗宁 陈亮 苏孝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安岳气田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由于安岳气田须二段孔隙度较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利用线性的孔隙度计算方法算出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相比偏低。通过研究,认为利用雷蒙汉特声波的非线性公式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吻合较好的结论。图4参2
  • 顾雯 阎建国 王铎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阜康断裂带由于受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影响,地表起伏剧烈, 地层倾角大, 表层破碎,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导致面波、折射波发育, 次生线性干扰强;地腹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反射波组连续性及其成像效果差。针对工区特点,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有效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利用检波器大组合压制多种干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采集方法能够提高深层反射资料的信噪比和构造主体部位的成像效果。图10表3参9
  • 毕晓明 张晔 邵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中既发育有低孔渗,又发育高孔渗储层和天然裂缝,在井控流动区域内,三者因分布规模和组合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储渗结构形式。储层通过采用不稳定试井和生产动态分析等技术,研究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状态和气井的产量、压力变化特点,将渗流状态和产量、压力变化特点结合,认识气井井控流动区域内火山岩储层储渗结构特征。识别4种类型的储渗结构形式,包括低孔渗体连续分布型、高孔渗体连续分布型、高孔渗体局部连续型和方向性裂缝发育型,其研究结果对认识火山岩储层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图3参7
  • 刘冀燕 陈培元 邓兴梁 江同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强烈非均质性,给开发井的部署及调整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划分缝洞单元、弄清井间连通性成为提高开发井的命中率及合理调整的有效手段。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提出综合利用干扰试井法、流体性质分析法和油藏压力系统法等进行井间连通性研究,从而划分流动单元,指出了划分流动单元的研究意义。图4参4
  • 许珍萍 蒋建勋 葛静涛 张立勤 陈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地下储气库是缓解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持久的方法。以天然气的连续性方程为基础,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方法,研究枯竭气藏地下储气库的运行情况,用追赶法求出定产量生产方式下天然气流动方程的数值解,给出改建为储气库气藏的优选方法,以此确定循环注采的设计思路。图4表1参4
  • 潘玲黎 童凯军 聂玲玲 程大勇 周凤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图7表1参7
  • 吴僖 岳珉 向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长产层特殊结构井(多层合采井、水平井等)的新型排水工艺——增速气举,给出了在美国Texas 气田现场实例,分析了该工艺在国内气田的应用前景。图2参5
  • 邹一锋 徐晓峰 周兴付 傅春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坳陷低渗致密气藏部分压裂井由于地质条件、压裂工艺设计、压裂液体系与支撑剂的选型、施工质量等原因导致压裂达不到增产目的或者压后产量递减快。通过对川西低渗气藏压裂低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关键技术,对川西低渗致密气藏重复压裂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表1参9
  • 夏勇 冯强汉 刘海锋 陈凤喜 何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靖边气田目前剩余储量多属于品质差、地质情况复杂的“三低”储量,利用水平井技术提高该类储量的采收率,可以达到深度挖潜的效果。针对靖边气田储层厚度薄、小幅度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展小幅度构造精细描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薄储层和小幅度构造对水平井实施的影响,提高储层钻遇率和开发效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对同类气藏的水平井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图9参5
  • 奎明清 宋维春 何艳 杨喜彦 张永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K-2000组合测井是利用声波测井(AMK)和伽马-伽马测井(SGDT)两种方法监测井筒技术状况和水泥胶结质量。由于台南气田为第四系疏松砂岩气田,地层较疏松,成岩性差,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用常规的声波变密度测井难以对固井质量和生产井第二胶结面作出评价,2010年引进了AMK-2000固井质量测井技术,对台南气田的固井质量进行实测,其结果与常规声幅测井(CBL)和声幅变密度测井(VDL)对比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反映套管与水泥环、水泥环之间以及水泥环与地层间的胶结情况以及微结构、微裂缝。该技术对疏松砂岩气井射孔层位的确定、出砂层位的预判以及后期找窜、封堵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值得在疏松砂岩气田推广。图4参5
  • 李文飞 王光磊 于承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元坝地区深部地层钻速慢、钻头磨损严重的问题,根据声波时差与地层岩石可钻性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岩石可钻性的计算模型,并结合已钻井的测井数据,对元坝地区的钻头类型进行了优选研究,分析了地层岩性的可钻性级值,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层的钻头类型推荐方案。现场应用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所选钻头类型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元坝地区深部地层,对于提高机械钻速和有效进尺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缩短了钻井周期。该技术为元坝地区钻头类型的优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方案。图5表2参5
  • 全家正 李霜 赵明敏 何峻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地层岩性以石英砂岩夹杂页岩为主,石英含量高,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长期以来其钻进以牙轮钻头为主,钻井速度较低,钻井周期长,制约了该区油气开发的速度。为此,分析了涡轮钻井系统特性、适应性以及在川西的应用效果,建议将涡轮钻井系统作为目前提高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地层机械钻速的有效技术,加以推广应用。图2表3参4
  • 张云华 王乐 万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塔河油田深井固井中存在的高温、高压、上下温差大等问题,且水泥浆候凝时间短、性能稳定、早期强度发展快等要求,引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宽温带缓凝剂SN-3。该缓凝剂主要是羟基羧酸盐和葡萄糖酸盐,其羟基羧酸基团与Ca2+鳌合形成高度稳定的五元环或六元环结构,并部分地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水化速度,从而起到缓凝作用。通过室内流变、稠化、超声波强度等评价试验表明,该缓凝剂不但宽温带适应性强,同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其他外加剂配伍性好,水泥浆综合性能好,流变性好,呈直角稠化以及在低温状态下水泥石的早期强度发展快的特点。缓凝剂SN-3在塔河油田多口深井固井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与推广,固井优良率达80%。图2表5参3
  • 刘会锋 何春明 朱元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物质标准生成焓为基础的酸岩反应热计算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得出了考虑温度和压力影响的酸岩反应热计算公式。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热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酸岩反应热的影响总是很大;低于40MPa时压力对酸岩反应热影响也很大;计算反应热时应考虑地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将标准反应热转化为地层裂缝条件下的实际反应热。实例模拟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时,酸岩反应热会对裂缝温度场和酸液穿透距离产生很大影响,因而酸压设计时必须将酸岩反应热考虑在内。图4表1参4
  • 毛志新 张太亮 赵德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4):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煤层气钻井废液组成、特性及危害分析,结合煤层气开采钻井废液特点提出了应用高效脱稳混凝技术进行废液无害化处理方法。实验分析了钻井废液污染情况,优选了脱稳混凝处理剂、达标排放处理剂及处理工艺条件,并对处理剂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到了处理煤层气开采中钻井废液无害化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处理工艺条件。采用上述流程和工艺条件使污染指标严重超标的钻井废液经过处理后,其主要指标均能够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该处理工艺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处理方便等优点。图6表3参2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