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7卷, 第1期 
出刊日期:2014-03-25
  

  • 全选
    |
  • 王丽英 王琳 张渝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储层主要储集岩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分为孔、缝,其中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其次为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喉道类型以管状和粒间裂隙为主,属细-微喉型。储层孔隙结构差,具有孔隙小、喉道窄、有效连通孔隙体积小和中-高排驱压力的特征,总体属于低-中孔、低-中渗,局部存在高孔高渗的常规储层,非均质性强。在此基础上通过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储集砂体展布及有利储集区带的研究,为川西沙溪庙组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 马登峰 康红 刘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鄂西渝东区建南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飞三段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区内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具残余粒屑结构(灰质)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成岩温度和盐度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泥-粉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渗滤回流白云化作用形成;细晶白云岩和具残余粒屑结构(灰质)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
  • 吴雪峰 韩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勘探在隆起带和斜坡带已获得了一批大型气田,冲断带相较于上述两个区带勘探程度低,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难度更大,但是早期发现的几个气田也证实了该区须家河组良好的含气性,依然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笔者通过总结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地质特征,分析该区带资源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块。综合研究认为:前陆盆地冲断带目前勘探程度较低,位于生烃坳陷,烃源条件好;储层致密,主要为低孔、低渗;构造运动强烈,断层裂缝发育;邛西区带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 苑保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级层序的地层划分未统一,极大制约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首次采用△logR方法识别四级层序界面,在最大湖泛面的标定准确性上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四级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初步分析了各四级层序在川中地区的分布特征,识别出其沉积与剥蚀范围,最后指出层序与油气的关系,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的进一步深化勘探奠定了基础。
  • 秦卫军 宋立军 李书恒 张庆洲 杨军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常规偏光显微镜、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镇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岩主要以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蚀孔、胶结物溶蚀孔、微孔隙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储集特征;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砂岩储层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溶蚀作用和裂缝则有效的改善了储层的孔隙结构;长81储层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部分以进入晚成岩B期。
  • 葛宏选 梁小兵 赵鹏飞 赵倩 温敏 沙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观察,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资料分析、数理统计以及岩心描述等方法,对子北油田理801井区长6油层组油藏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认为,长6油层组储层属超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集能力主要受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和成岩作用控制,该区局部发育的微裂缝,且微裂缝的含量与平均渗透率呈正相关性,对改善储层物性起到重要作用;储集性能在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垂向上演化受成岩作用控制,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形成有效储层;本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以IVa类储层为主。
  • 向前 揭白 汪华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电子碳酸盐岩分析仪的特点、岩样选取及减小误差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区块二叠系芦草沟组地层,提出利用碳酸盐岩分析仪获取的碳酸盐含量结合地区岩性特征,建立准确的地质剖面、进行地质分层及开展录井相关工作的方法。
  • 王跃祥 何绪全 周肖 梁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龙岗地区沙溪庙组和凉高山组致密油层的特征,建立了储层品质的测井表征方法,形成了有效的致密油测井评价技术。结果表明:衍生反映岩性纯度的特征参数TPI,结合反映物性的AC曲线和含油性的Rt曲线,构建识别致密油层的产油指数法,较以往常用的图版法在识别致密油层方面效果更明显。
  • 蒋晓迪 朱仕军 张光荣 张晓莉 曹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具发育程度不完全受构造控制。该区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单纯基于速度反演的预测难度较大。通过波动方程正演分析及多种储层预测参数在该区适应性的联合研究,获得了蜀南地区茅口组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对其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黄在明 彭海 任达 席彬 丁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微测井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基于当前通用的非爆炸激发震源,通过对震源类型的深入分析和对比试验,提出了采用锤击震源代替爆炸震源进行微测井资料采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震源参数,使其在生产中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根除了微测井资料采集爆炸作业风险,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保障了生产质量。
  • 于成龙 李慧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经济高效地开发深海气田,国际上提出了FLNG概念,FLNG技术正处于海洋工程领域的最前沿。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是一种用于海上天然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随着FLNG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FLNG概念的工程化已被众多能源公司所接受。全世界范围内已有两艘FLNG项目正式开始,处在筹划和招标阶段的FLNG项目不下数十个,由于全球对FLNG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以及FLNG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全球FLNG很快将迎来大发展。
  • 邹宁 张杰 万小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能试井是评价油气井产能、指导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回压试井、等时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等,这些试井方法要求取得至少1个点的稳定测试资料,用于无阻流量计算和产能评价。针对某些油气藏,若要取得稳定流动资料,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甚至由于油气藏非均质等原因导致测试过程中不能取得稳定测试资料,影响产能评价等问题,提出软件模拟试井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际操作进行了研究。
  • 李旭成 李晓平 强小军 李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气以其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在世界能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页岩气开采实践中,页岩气产能的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通过经验法、解析法以及数值模拟法对页岩气产能进行描述和计算评估,这些产能研究理论由于研究方法的基本条件和分析手段的不同,在推动页岩气产能研究理论进步的同时也给页岩气的开采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通过对现有的页岩气产能分析理论及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了目前页岩气产能分析理论在我国页岩气开采中的适应性问题,指出建立针对页岩气压裂特点的裂缝扩展和产能预测模型开展页岩气藏气水两相流动规律的研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王川杰 袁续祖 高威 陶小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迫切需要开展页岩气井的动态分析研究。通过对传统的Arps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以及1/q~t0.5分析方法的介绍,探讨了两类方法在页岩气井递减分析预测中的适用性,并将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应用1/q~t0.5分析方法对已投产的两口页岩气井水平井,X井和Y井进行了短期的产量预测。
  • 郑琴 董传杰 高淑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异常高压定参数渗流模型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现状,建立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随有效应力变化的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为使井底附近压力分布的计算更加准确,采用对数等距网格进行网格剖分,即越靠近井底处,网格分布越密,沿径向向外,网格逐渐变稀。在求解差分方程时,创新采用自适应延拓法,克服了传统Newton法、Brown法等数值方法要求迭代初值与真解充分接近的局限性。编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了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随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的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比常用的常系数模型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自适应延拓法的应用对解决初值问题及奇异问题也是简单有效的。
  • 申贝贝 何青 张永春 李雷刘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地层特征,在总结水平井压裂工艺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段内多裂缝压裂新工艺的研究,特别是对水平井段内多裂缝压裂使用高强度水溶性暂堵剂的控制工艺原理以及段内裂缝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对DPT-8和DPH-60两口水平井实施了段内多缝压裂技术的现场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暂堵剂能依次封堵先期压裂形成的裂缝,使其不断蹩压而在段内发生多次起裂并延伸,形成多条新的裂缝,从而有效地增加改造体积,扩大泄油气面积或范围,进而提高压裂改造程度和油气增产效果。并能节约封隔器和压差滑套,降低施工作业成本,为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的改造探索出了新的技术途径。
  • 彭成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外大力发展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页岩油气实现了商业化开发,为缓解世界能源危机鼓舞了信心。我国能源消耗巨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尽管拥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却无法有效动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现有增产工艺技术落后。目前国内水平井压裂技术主要针对砂岩储层,而应用于页岩储层则效果不佳。鉴于目前关于页岩油气的渗流机理尚未形成成熟理论,从工艺角度分析页岩油气开发,详细介绍了国外主流增产工艺技术及现场试验效果,并结合国内技术现状提出我国未来压裂工艺技术研究方向,为加快国内页岩油气资源大规模开发提供参考。
  • 杜 剑 李雨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蓬莱镇组气藏为致密砂岩气藏,储量丰富,一般采用水平井开发技术。针对前期水平井固井质量不理想的现状,对一系列固井技术难点展开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清除沉床岩屑,提高注水泥顶替效率(包括清油效率),优化水泥浆性能,从而为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邱春阳 何兴华 司贤群 王宝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准南山前柴窝堡区块复杂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该区块地层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钻井液技术对策及铝胺强抑制强封堵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配方。该体系在柴窝堡区块柴1HF井现场应用表明:抑制性强,封堵性能好,适应柴窝堡区块地层特点。柴1HF井直导眼的钻探成功不但解决了该区块施工中易出现的井壁失稳难题,而且为该区块其它井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彭继 张成娟 周平 王俊明 熊廷松 张力 王国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稠化剂浓度为0.18%~0.20%的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使稠化剂浓度比常规胍胶压裂中的稠化剂浓度低40%~50%,单方液成本降低30%~38%。通过对该低浓度胍胶压裂液的性能评价,确定了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滤失性能,破胶快速彻底。岩心损害率为22.53%,压裂液残渣含量仅为226.3mg/L,为常规胍胶压裂液的一半,大大降低了压裂液残渣对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2012年,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在青海油田应用总井数87井次,累计降低成本403.7万元,其中在昆北区块应用55井次,增产倍数为该区块2011年压裂井的1.08倍,降本增产效果明显。
  • 王瑞莲 刘东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盐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它们在生长、代谢、繁殖过程中,可引起集输设备、回注管线的堵塞和腐蚀,给油气田开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对重庆气矿各站场硫酸盐还原菌对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状况和分析对比,推荐一种现场运用较好的SRB防腐控制技术。
  • 任静思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1):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海量生产数据的校验与加载,由于数据量庞大和获取数据的途径不同,其内容、格式、质量参差不齐,经常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格式转换后信息丢失等棘手问题,并且数据质量难以控制,人工校验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低。故以西南油气田A2系统历史数据加载为实例,研讨数据校验加载流程,阐述如何开发数据质控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和数据内在的逻辑规则,对生产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校验和加载。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