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7卷, 第2期 
出刊日期:2014-06-25
  

  • 全选
    |
  • 李慧勇 茆利 王粤川 李新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海域沙北地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具有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展布特征,其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渤海东部以北东向郯庐右旋走滑断裂的特征有明显区别。通过对沙北地区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明确了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①古近纪时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拉张断层控制断陷格局及研究区内整体构造格架,圈闭类型主要为受古构造背景影响的断背斜、断鼻构造;②新近纪时期,断层活动性质发生改变,表现为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构造特征,圈闭受北西、北东两组走滑作用影响,浅层褶皱明显,主要发育挤压背斜、叠瓦状掀斜断块和断鼻构造。
  • 郭军 陈洪德 苏中堂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成于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其形态决定了盆地的沉积格局,研究表明:太原期板快的持续下沉,海侵范围扩大,横亘在盆地中部的中央古隆起已经成为水下隆起,其西部为裂陷后的坳陷盆地,东部为大面积的浅海,南部为缓坡地带,北部为陡坡地带。盆地整体上呈现为北陡南缓,西低东高,中部隆起的特征;在其控制之下,盆地内主要发育了砂坪、障壁砂坝、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四种储集砂体沉积类型,各类型的物性、平面展布和厚度大小不同,形成了乌达-平罗区、前乌拉加汗区、伊金霍洛旗区和准格尔旗区四大砂体有利聚集区。该四大区域应为太原组砂岩储集体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 王红坤 杨启明 刘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物性及测井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永和地区西组山二段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套储层以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局部发育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储集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高岭石晶间孔为主,属于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颗粒粒度、石英含量和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依据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压汞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对比3种类型储层与试气结果发现,产气层段均分布在Ⅰ类和Ⅱ类储层。研究区西北方向发育Ⅰ类和Ⅱ类储层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目标。
  • 高伟 孙佳才 张同伍 雷宇田 韩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8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表明,环江地区长8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并对各微相及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油气的富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空间展布范围广,砂体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上覆厚层状深湖相泥岩及油页岩,不仅是优质的生油层,更是区域良好的盖层。长8砂体成藏条件优越,是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开发的主要方向。
  • 张 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方法并结合热模拟实验,探讨了呼和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镜下显微组分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大部分烃源岩处于中低煤阶。煤与煤系泥岩地化特征相似,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煤层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热模拟实验总产烃量与热解生烃潜量基本一致,而生烃过程体现了煤系源岩多阶段生烃的特点,展示了该区煤系烃源岩较大的生烃潜力。该区煤层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广,油气资源潜力大,应围绕煤层进行煤成气藏、煤成油藏和煤层气勘探。
  • 孙宏亮 袁志华 朱卫平 赵绪辰 张长久 陈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新庄油田。通过该区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和研究,完成了油和气的微生物异常区的圈定,微生物异常显示与工区内已知4口探井的含油气情况基本吻合。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概况、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新庄油田微生物异常圈定了3个明显的异常区,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块,北部异常区为较有利的目标区块,东南异常区为可勘探的目标区块。根据新庄油田油气显示的微生物异常值特征,对含油气情况进行了初步解释,评价了新庄油田的油气远景,并与邻区的西峰油田相比,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分析表明,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特别适合于鄂尔多斯盆地,特别是地震效果不甚理想和岩性油气藏的地区。
  • 石文睿 张占松 张建平 赵红燕 石元会 黄 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化对建南构造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储层的认识,对中国石化首口以水平井方式开发的页岩气评价井——JYHF-1井东岳庙段岩心与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建立了东岳庙段泥页岩岩性、储层识别、储层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含气量解释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页岩气储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其解释模型并可拓展用于中扬子及其它地区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
  • 张红英 周肖 谢冰 冯珂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石梯-磨溪构造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重点。由于该区岩性多变、储集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强,导致测井产能预测难度大。通过深入分析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地质、测井、试井成果等资料,在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气层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气层产能预测方法——模式识别判别法和斯通利波流体移动指数法。经在川中安岳地区新钻井中应用,效果较好。
  • 徐宝亮 纪学武 臧殿光 徐 爽 黄平 张福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L42井区大安寨段油气藏是一个受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储层、裂缝双重控制的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运移通道主要是断裂及与之衔接的裂缝网络系统。在构造导向滤波的数据体上利用特征值相干、玫瑰花图、体曲率等多属性微断裂预测技术联合进行侏罗系大安寨段微断裂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属性均能识别出侏罗系大安寨主要微断裂发育区,其中以体曲率属性效果最好,不仅能有效识别微断裂发育区带,还能清晰地刻画出微断裂的其展布方向及接触关系。这一技术也可在其它类似的致密岩储层油气藏预测中进行推广应用。
  • 陈国军 高明 李静 胡婷婷 范小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准东北部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极强、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评价此类储层的有效性,从节省取心成本的角度考虑,首先采用分段非线性刻度转换方法由核磁共振测井T2 谱构建伪毛管压力曲线及相关关系法连续计算孔隙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孔隙结构敏感参数构建储层质量综合指数,结合产能建立适合致密油储层的产能评价标准。
  • 刘竞 徐海棠 余果 李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志留统龙马溪组和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前景乐观,但是目前研究资料相当缺乏,通过调研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关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的文献资料,分析了美国页岩气藏的开发规律,并将四川盆地内尤其是蜀南地区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两套页岩的地质参数与美国页岩气藏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根据四川盆地页岩气特征,利用已投入开发页岩气井类比美国页岩气开发规律,确定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单井初始产量、递减率等开发指标,并初步预测了页岩气的开发规模。
  • 马旭 任登峰 王亚娟 李年银 古永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压后产能准确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前人建立水平井裸眼完井压裂产能预测模型较少,且现有模型在计算裸眼井筒产能时没有考虑裂缝和裸眼井段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任意两条裂缝之间裸眼井段处理为等效裂缝,与人工裂缝做同样的离散化处理,根据复位势理论、势的叠加原理以及数值分析理论,建立了水平井裸眼完井压裂产能预测模型,并考虑了水平井井筒压降,结果更符合实际。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裸眼完井方式下,产能仅在生产初期高于射孔完井产能,裂缝条数、长度及间距组合对产能影响较大,但对于低渗、特低渗油气田来说,裂缝导流能力以及裂缝与水平井筒夹角对产能影响不明显;井筒两端裂缝产量几乎是中间裂缝产量的两倍,建议压裂时裂缝长度以“U”型排列为宜。
  • 叶成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后期压裂改造是目前苏53区块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苏里格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研究少的现状,以苏53区块开发经验和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苏53区块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压裂水平井裂缝长度为200~300 m,导流能力保持在30~40 mD·cm之间时,在裂缝与水平段垂直的情况下,1000 m水平段分4~6 段压裂为最优方案。
  • 穆海林 刘兴浩 刘江浩 陈艳辉 刘建中 苏丹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常规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在国内属于探索阶段,通过论述体积压裂技术的概念、适合的地质条件和实现的工艺工艺技术,并通过巴90井的现场实例,论证了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 胡旭光 彭晓刚 段玲 赵若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较多,油气井井深普遍超过5000m,甚至达到7000m。同一裸眼段地层存在多套压力系数,井筒上下温差大,井底循环温度波动极其敏感,固井时环空易窜流且存在盐膏层,这些因素给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固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固井质量无法保证。结合塔里木油田塔北地区地质特点和井眼条件,分析了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固井施工难点,针对各自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轮南11-4井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 刘海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伊朗雅达油田是目前中国石化海外最大的油田项目,钻井项目启动以来,发现该油田南部区块地层特点异于中部和北部,在南部区块的几口井钻井施工过程中,井漏、垮塌和压差卡钻频繁发生。针对南部区块地层特点,提出针对井漏、垮塌和压差卡钻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块未来施工提供帮助。
  • 郭岚威 何世明 郑锋辉 解超 邓红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钻井中常规钻井液存在的问题,根据气田的储层特征,优选出钾铵基悬浮乳液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性,较强的抑制性,优异的防塌性,可有效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分散、运移,极大地预防了井壁失稳;钻井液滤失量低,侵入储层深度浅,滤饼易于消除,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现场应用表明,钾铵基悬浮乳液钻井液体系可有效解决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钻井中存在的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的难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雷炜 王俊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元坝海相气藏为高含硫化氢天然气气藏,长距离输送情况下易形成水合物。针对元坝酸性气藏气样组份,开展不同压力下的水合物形成条件室内模拟实验,并通过室内实验与管网建模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元坝集输系统水合物形成温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定量确定了集输系统防止水合物形成所需的运行温度。同时通过对水合物抑制剂法和保温输送法进行对比研究,形成了元坝气田湿气加热保温输送的水合物防治对策,为同类型气藏集输水合物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曹学军 何兴贵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在纯水介质中形成球形胶束,在盐介质中,分子中的电荷被屏蔽,球形胶束演变成蠕虫状或柔性棒状胶束,进而形成高黏弹性的空间网状结构,实现对支撑剂的携带和造缝;遇地层中的油和水,胶束膨胀而崩解成低黏度的球形胶束,实现压裂液的自动破胶。国外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成胶破胶机理研究与认识、流变性的研究、伤害性的评价、发展了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型压裂液。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具有摩阻低、伤害小、携砂性好和破胶黏度低等优点,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提高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剪切后黏度的恢复能力和加强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的现场应用是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发展的方向。
  • 周 文 王铁钢 王涛 王仲广 吕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压油气井修井冲砂过程中,常规入井液与储层压差大易产生漏失,造成储层伤害。为解决修井液与储层适用性,开发评价了一种适合于低压油气井作业的新型冲砂液体系。该体系具有密度可调、储层配伍性好、携砂能力强、封堵能力强和反相驱替渗透率恢复高等特点,体系解决了水平低压油气井冲砂困难、后期产能恢复周期长和减产的难题,现场作业应用效果良好。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