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7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14-09-25
  

  • 全选
    |
  • 付晓燕 杨勇 黄有根 郝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南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气藏储集空间以碳酸盐岩岩溶孔洞缝为主,古岩溶发育程度对奥陶系油气成藏及储层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岩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古地貌形态是控制古岩溶发育程度的关键。因此,为了寻找有利开发目标区,必须进行古地貌恢复。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后采用石炭系填平补齐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划分出中西部古岩溶台地和东部古岩溶斜坡两个二级地貌单元及岩溶高地、鞍地、洼地、古坡地等六个次级地貌单元。古地貌与产能对比分析认为,岩溶台地与鞍地的转换带、岩溶斜坡中的残丘地带及沟槽两侧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试气产量大于10×104m3/d的高产井多分布于此;岩溶洼地、古沟槽不利于天然气聚集,这些区域大多数井试气无产能或日产气量很小。
  • 郝骞 张志刚 靳福广 孙卫峰 杜鹏 薛雯 马志欣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是苏里格气田保持230亿方/年稳产开发的第一年,着眼于稳产阶段对国内大型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的迫切需要,持续挖掘和揭示该类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形成规律,选取稳产接替区苏120区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测试数据详细分析,精细表征了该类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是目的层段主要砂岩类型,岩屑溶孔和晶间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在孔隙半径相差较小的情况下,毛管半径分布相差很大,说明渗透率变化重点受喉道控制,喉道是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表征的有效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微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储层差异的宏观原因是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及地层水的共同影响。储层微观精细描述配合储层差异宏观认识这一思路,对于深入研究储层地质规律,保障苏里格气田稳定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李让彬 邹玉涛 段金宝 汪建辉 邓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勘探程度低。本文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道砂体发育,具备形成规模储层的基础;②储层岩石致密-超致密,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是储层发育的关键;③通过寻找相对低砂地比层系,叠合深大断裂沟通的须家河组构造,寻找混合气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④研究区官渡、天堂坝-轿子山-四面山、栗子、梁董庙以及隆盛地区为须家河组勘探的有利区。
  • 万茂霞 谢邦华 陈盛吉 冉乙钧 邹春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化特征,指出上三叠统烃源岩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已达到成熟到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中下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但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腐泥型,目前正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进一步对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内三叠系气藏天然气潜在资源量及资源丰度都相对较高,储集条件好,有具备形成有效气田的条件。
  • 金涛 陈玲 郭蕊莹 乐园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但其资源潜力如何亟待评价,这就需要在建立刻度区基础上进行。而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地质认识较为清楚,上交的三级储量已达1.61亿吨。特别是川中大安寨段油层,具有近源充注、不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特低孔特低渗、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典型致密油特征。本文针对致密油特点选用了3种评价方法:EUR类比法、丰度类比法和体积法。公山庙油田具有勘探程度高、地质认识程度高、油气资源探明程度高等“三高”条件,是建立刻度区最为有利的目标区之一,通过对其系统解剖,为资源评价中的类比法提供基础数据。
  • 杨克兵 严德天 郭建东 黄金川 陈必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前人对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岩心、露头、测井等资料,对沁水盆地南部区块的煤系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了层序和体系域识别划分标志,共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山西组与太原组煤系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和10~12个体系域,建立了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对层序内含煤岩系的发育特点进行分析,主力煤层发育在海侵体系域中,研究区内海侵时期为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作用主要受物源供给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及其维持时间是区域厚煤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 张向林 宋公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EMRT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是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成的一种新型测井仪器,目前已在国内、外油田商业应用。本文介绍了EMRT工作原理、仪器的性能及与国外同类先进仪器性能对比情况,给出EMRT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其质量控制参数、给出了EMRT 解释结论并与常规测井质量对比分析,在碳酸盐性油藏勘探中作用显而易见,油、水、气的T2谱峰特征明显,各种孔隙度计算准确。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测井仪EMRT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仪器水平,打破了国际公司核磁测井市场的垄断,提高了国内、外测井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汪成芳 陈晓茹 毛琳 田鹏 任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页岩气水平井水泥胶结影响因素,结合现有常规固井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应于页岩气水平井的固井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CBL-VDL和RIB两种固井质量评价方法。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准确反映第一、二界面水泥胶结状况,评价结果能够满足页岩气水平井生产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先后有多口井大型压裂后获得高产工业气流。
  • 刘志军 兰义飞 夏勇 安文宏 徐运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靖边气田面积大、井数多、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低,经过多年开发后气藏非均衡开采严重,开展精细的气藏动态评价存在难度。本文通过动静态资料结合,形成了地层压力评价、动储量评价、产能评价等低渗非均质气藏动态精细评价技术,落实了气田开发动态指标,并创新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形成了靖边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基于动态约束的地质建模方法,准确刻画了沟槽的分布形态和描述了储层属性。另外针对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古地貌侵蚀沟槽发育导致井位优选难度大,气层薄、局部小幅度构造变化快导致地质导向难”的特点,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为靖边气田单井产量提高及气田的长期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刘勇 邓惠 杨学峰 冯曦 朱占美 别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酸盐岩气藏描述技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经历了以测井为主的气藏描述阶段、多学科气藏描述发展阶段、多学科一体化气藏描述三个阶段【1-3】。对于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碳酸盐岩气藏描述,技术已经较成熟;对于以岩性圈闭为主的复杂礁滩碳酸盐岩气藏描述,由于成因机理复杂、断裂发育、井距大、流体分布复杂等因素造成气藏地质描述困难。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攻关建立了井震结合、动静结合、地震约束与相控随机建模相结合、水侵动态预测与精细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地质模型和定量计算气藏储量,为科学合理高效开采以及针对性地开展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在四川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气藏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 王永胜 陈杜娟 肖青波 纪成 王怀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低渗气藏的渗流特征,以气体渗流时启动压力、高速非达西效应为依据,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与滑脱效应复合影响的低渗气藏气井产能方程,并基于设定的不同形式拟压力和天然气烃类体系在地层温度下粘度与压缩因子的乘积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对不同压力区间拟压降与启动压力项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产能方程的细化计算方式,对低渗气藏气井产能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不同压力区间拟压力不同简化形式的细化计算方式具有更高的计算和分析预测精度,通常迭代或近似计算方式所计算的结果使滑脱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偏大;应力敏感使气井产能减少、滑脱效应使气井产能增加,当压力较高时,应力敏感和滑脱效应对气井产量影响较弱,随着压力降低其影响逐渐增强。
  • 薛方刚 薛刚计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井中常有烃类凝析液以及地层水的流入。随着天然气的不断开发,井底含水量往往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产量较低、井底压力低、气流速度比较慢的气井很容易形成一定量的积液,产生液柱。很大程度影响了天然气的产量,严重的甚至压死井。本文将对常见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榆林南区气井和子洲气田气井为例分析评价常见排水采气工艺的优缺点。为进一步开发含水气井提供宝贵的理论经验和技术指导。
  • 耿燕飞 韩校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采出程度和采收率,考虑该井区单井控制储量不均匀的特点,研究了该区的合理井网井距。分别用经济评价法、规定单井产量法、合理采气速度法、试井分析法、TOPAZE法、数值模拟法等七种方法进行论证,得出以经济极限井距为基础的技术合理井距,认为只要技术合理井距不低于其经济极限井距都是可行的。依据研究区沉积相及强非均质性特征,建议采用不规则井网,它有利于有效控制储层及天然气富集区、提高砂体钻遇率,也便于气田开发后期进行调整。
  • 田发国 冯朋鑫 徐文龙 赖海涛 曹毅 李在顺 罗川又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苏里格气田的规模开发,生产时间的延长,地层能量不断递减,产水气井数量逐年增多,这严重影响了气田产能的发挥。目前,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约占气井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众多排水采气工艺中,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由于其施工方便,成本低,符合苏里格气田低成本开发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气田排水采气的主体措施,苏里格气田泡沫排水采气措施中药剂的选择,加注制度的设计都是由其特殊的工艺流程决定,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泡排工艺在苏里格气田应用过程中解决了诸多气井产水问题。通过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苏里格气田年增产气量约2.4×108m3,产生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 刘东明 王瑞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川东地区含硫气田井下油管所处腐蚀环境和现状,通过对目前井下生产管柱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分析腐蚀影响因素的分析上,结合近年取样井油管腐蚀分析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并对目前气井井下油管生产适应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目前气矿油管腐蚀现象的基本特征。
  • 梁文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涪陵礁石坝页岩气储层以泥页岩为主,粘土含量高,层理和微裂缝发育,极易发生井壁不稳定,储层段钻进时采用柴油基钻井液,在焦页6-3HF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中未出现因钻井液导致的井下故障,起下钻通畅,无掉块,电测井段井径扩大率均小于2%。现场应用表明,柴油基钻井液具有性能稳定、抑制性强、井壁稳定性好、润滑性强等特点,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施工。
  • 董海东 林海 张振活 赵雷 刘婷婷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北气田采用裸眼完井方式,水平段钻进过程中钻井液跟储层的接触时间长,液相和固相侵入对储层的伤害严重。介绍了长北气田储层特征,模拟长北气田地层条件进行了钻井液储层伤害实验,分析其储层伤害因素,研究出一套适合长北气田水平段山2气层的保护储层钻井液,现场5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钻进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很小,CB8-3井完井投产后获得超过230×104m3/d的工业气流,创造单井产量最高记录。所研究的储层保护钻井液能很好的解决储层伤害问题,表明对裸眼水平段的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 刘政 黄平 刘静 曾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川渝地区盐膏层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川渝地区盐膏层钻进中的钻井液技术难点, 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龙4井为例,详细介绍了该井在盐膏层钻进中钻井液的技术措施。利用专用的盐膏层钻井液体系,在该井的盐膏层钻进过程中,钻进、通井和起下钻作业均很顺利,未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缩短了钻井周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在川渝地区推广应用的价值。
  • 于顺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3):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化方面的诸多大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针对石油企业很多已经上线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石油企业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今后须依靠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对油田上下游生产形成闭环控制,大幅度提高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率和效益。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