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8卷, 第1期 
出刊日期:2015-03-25
  

  • 全选
    |
  • 郝景宇 杜红权 吴采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广泛发育的石英滩坝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已有多口钻井在该套石英砂岩中测获工业气流。研究表明,滩坝石英砂岩具有分选好、磨圆好、岩屑及杂基含量低的高成熟度特征;形成于具双向水流特征的高能滨岸环境,是湖泛早期的产物在侧井上反映为“低伽马、低密度”;地震反射属性以强振幅、高频率、高连续为主。滩坝砂体近东西向展布,厚度10~20 m,发育多个厚度较大的井区,明显受米仓山—大巴山前渊带的控制。滩坝石英砂岩储层总体属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以及粒内溶孔;原生颗粒缝与构造缝共同构成缝网系统,扩大了储集空间。物源、古地形、湖平面升降、溶蚀作用以及裂缝是滩坝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 何小胡 钟泽红 董贵能 姚哲 吴迅达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质勘探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海流特征的研究对于分析物源,总结砂体展布规律和寻找优质储层越发重要。新近系时期,莺歌海盆地受到顺时针方向海岸流的影响,来自红河水系的细粒沉积物被搬运至莺东斜坡并成条带状分布,莺东斜坡浅海陆架沉积的扇体和水道向东南向偏转。岩心和地震资料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在新近系时期内波发育,导致向陆坡方向传播的沉积物波的产生,并在陆架斜坡下形成平行于斜坡方向脊槽相间的沉积地貌,由于相对较小的地形起伏也可影响浊流的沉积,因此地貌特征直接导致了轴向水道的形成,虽然单一轴向水道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其受到底流的改造作用较强,因此渗透率往往较高,且低位期该水道往往砂质物源充沛,水道晚期漫溢连片,勘探前景乐观。
  • 张志平 程礼军 刘俊峰 汪 威 曾祥亮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湖南保靖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厚度、埋深、有机地化、储层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评价了该区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并优选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对下步勘探具参考作用。
  • 张得彦 向芳 陈康 冯钦 何德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震旦统灯影组剖面开展综合精细实测及密集取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的室内详细鉴定分析,开展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岩主要分为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储集类型主要为缝洞孔型,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溶缝、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内及晶间溶孔、白云石晶间微溶孔、晶间孔为主。影响岩孔灯影组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和构造期的破裂作用,而早期溶蚀孔洞部分被充填,多期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为现今储集岩良好渗流通道及储集空间。
  • 闫帅 王桂成 常伟丽 房利利 蔡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油源特征、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成岩作用、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段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直罗油田长7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成熟的热演化阶段,为研究区长8段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研究区在宽缓西倾单斜背景下发育复合小型鼻状构造。长8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有利的沉积微相。长7段广泛发育的泥岩、致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构成该区良好的盖层。储层的有利相带、低幅度构造、储层特征共同控制研究区长8段的油气富集,且含油富集区主要受控于低幅度构造背景。
  • 刘行军 崔丽香 李香玲 金小慧 冯春珍 罗雄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储层低孔渗、低压、岩性及物性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下,苏里格气田盒8段和山1段高、低电阻率气层、气水层并存,且气水在纵向剖面和横向上分布不均,给测井气水层识别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分析苏里格气田气层识别难点,总结了近年气层识别的方法,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气水层识别方法,将进一步提高苏里格气田气层识别准确率,对于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 侯宇 雷开强 陈燕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兴场地区栖霞组大面积发育受滩相控制的晶粒云岩及颗粒灰岩储层,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为了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有利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总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对古地貌进行恢复,并选取敏感属性定性预测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进行裂缝预测,找到小断裂及裂缝发育区;同时利用叠后地震属性进行烃类检测试验;最后综合以上的几种预测结果和构造成果综合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区。
  • 张向权陈学强 吕景峰周小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山前构造带地表主要被巨厚砾石层覆盖,低降速层厚度大,表层结构建立难度大。巨厚戈壁区地震采集单炮中的面波发育能量强,频散特征突出,蕴含着丰富的近地表结构参数信息。根据地震勘探面波属性与近地表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用地震面波反演巨厚戈壁区表层结构的技术流程。通过小波变换与F-K法相结合,精细分离单炮的面波信号,对面波进行频散分析计算,将不同频率的面波分量分离开来,拾取面波的频散曲线。采用权重自适应迭代阻尼最小二乘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频散曲线的地层厚度和横波速度参数,利用横波与纵波的转换关系,计算出地层的纵波速度,进而建立表层结构,解决了巨厚戈壁区表层结构反演难题。
  • 杨克兵 袁晓红 刘明波 吴拥军 成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多口井阵列感应测井曲线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同一油水系统下水层电阻率曲线的特点,纯水层深探测电阻率与浅探测电阻率的比值基本为一常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仅依靠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对储层含水程度进行判别的方法,即电阻率比值法。该方法能对储层含水程度进行计算,用计算结果对油水层进行识别评价。该方法没有了经验参数带来的误差和岩性、电性区别带来的影响,能够对单井剖面进行快速有效的油水层评价,在勘探新区及低阻油层发育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 何晓东 安菲菲 罗瑜 蒋和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岩心实验测试数据,研究其孔喉结构及储渗系统特征,指出规模开发的储渗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有效储层(产油层)岩石具有特殊的孔喉结构,形成特殊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基本特征为储集空间由个数少的大喉道、孔喉半径比小的孔隙-吼道组合空间构成,有效储层岩石喉道呈现“微米缝”形态特点,既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也是渗流通道。“微米缝”是纳米孔与微米孔、裂缝之间的过度通道,构成特殊的“裂缝-微米孔-微米缝-纳米孔”介观孔缝储渗体,其间流体能够被动用。规模开发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需要形成这样的介观孔缝储渗体,除了天然自成外,人工干预(比如体积压裂改造)也是重要的选项。
  • 周 通 张春雨 刘刚果 陈增辉 李严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前期勘探资料表明区块地质条件、气水关系异常复杂,因此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对于目标区块的开发非常重要。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砂体展布及气水分布规律,确定了有效储集砂体的特征、类型以及主控因素,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对目标区的主力产层进行了分类评价。预测认为在目标区的东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存在4个气藏富集区域,并根据研究成果部署下一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该项研究成果为指导苏里格气田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我国同类气田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张赟新 张锋 王晓磊 汪政明 李彦岭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盆5侏罗系三工河(J1s22)带边底水的饱和凝析气藏具有中—强的层内非均质性及中等层间非均质性、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黏土含量高、地露压差小、潜在敏感性伤害严重。地层压力系数低(<0.5),液相伤害严重、油气水系统界面复杂等特征,限制了气井生产能力发挥,也给气井复产技术提出了诸多挑战。目前常用的注溶剂、酸化、泡排、气举等排液采气工艺面临措施效果均不佳、适应性差等问题。要提高低压凝析气藏复产的成功率,有效地解决储层复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必须立足于对低压凝析气藏储层地质特征、伤害特征、复产工艺、工作液体系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复产工艺方案及工作液体系。
  • 梁全权 邹啁 王维娜 余定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凝析气井中,当地层能量不足时,井筒中液体因无法排出而形成积液,导致井底压力增大,从而降低气井产能;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气井被压死,导致气井报废。因此,对产水凝析气井进行积液诊断至关重要。针对产水的凝析气井,以井底为连续排液的参考点,通过闪蒸计算得出凝析气井井底气油比,由此计算出井底凝析油产量,进一步计算油水混合物密度,分别带入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李闽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将不同模型计算的理论临界携液流量与气井实际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气井是否积液。诊断结果表明,Coleman模型和李闽模型诊断的准确率较高,Turner模型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建议油田现场使用Coleman模型或李闽模型进行气井积液诊断。
  • 赵冉 汪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西南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流体分布复杂,利用单一常规测井信息难以准确判别流体性质。通过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实钻井流体的测井信息进行训练并建立测井曲线与不同类型流体的映射关系,从而快速、准确地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综合其它三种常规判别方法,相互佐证,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判别方法体系,以有效提高储层流体判别的准确度。
  • 王纯全 马 昊 瞿云华 陈 曦 温 淼 李 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X区块连续3个固井蹩泵留高塞的固井施工事故,为分析其原因分别从现场操作、完井液污染、水泥浆敏感性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泥浆中缓凝剂和充填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时,随混浆能降低水泥浆的而稠化时间可急剧缩短,造成水泥浆体系敏感,导致事故发生。建议固井施工中尽量不采用CaCl2作完井液顶替。
  • 孙宏亮 罗珺 杨帆 秦娜 姚明伟 高翔昊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吐哈油田胜北区块处于断背斜构造带,砂泥岩夹层多,钻进过程中易发生井漏、井涌、气侵等复杂情况,且区块资料分析证实该储层属于敏感性地层。常规水基钻井液在水敏性地层易造成泥页岩水化膨胀,在钻井过程中易造成井壁坍塌、引起储层污染等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了油基泡沫钻井液技术的研究应用,针对该区块喀拉扎组油气层,分析了区域地质、钻井技术难点,论述了开展油基泡沫钻井液技术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区域地层特征分析、岩心实验等,对油基泡沫钻井液欠平衡钻井技术在本区块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在胜北地区采用该技术,并通过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参数优选,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最大程度地发现和保护了油气层。胜北3-33井等井采用油基泡沫欠平衡钻井和割缝管完井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 、
  • 马德新 全家正 何世明 刘忠飞 梁红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对地层压力的预测准确性较低,采用传统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深探井井身结构,致使井涌、井塌、井漏及压差卡套管等井下复杂情况频频发生。首先采用三角分布概率密度法分析了深探井所钻区块地层压力的不确定性,介绍了建立含可信度地层三压力剖面的方法;然后结合工程数据确定了预防井下复杂情况的钻井液密度,建立了含安全度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最后提出了一套基于安全风险评价的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设计与分析。实例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出的深探井井身结构能有效降低钻进过程中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的可能性,比常规方法更具合理性。
  • 王 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磨溪龙王庙组特大型气藏,从2012年9月磨溪8井取得寒武系勘探的历史性发现,到2013年10月30日龙王庙组气藏300×104 m3/d试采净化装置的顺利开产,一年多时间实现从气藏发现到探明并建成10×108 m3试采工程,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成撬、撬装化安装、一体化装置、数字化管理,开创“一体化建厂(站)”地面建设新模式,实现10个月时间安全优质高效建成10×108 m3试采地面工程并投产一次成功,创造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新纪录。总结了气藏10×108试采地面工程建设的创新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建议对大型气田开发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 王智君 詹斌 勾宗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川西低压气藏低孔、低渗、强水敏和水锁的特征,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川西低压低渗气藏的N2泡沫压裂液配方体系。现场应用试验表明,优选的N2泡沫压裂液体系性能良好,与同区块采用常规压裂液施工对比,能有效降低压裂液的滤失和提高压后压裂液残液的返排率,从而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可见研究形成的N2泡沫压裂液配方体系对川西浅层低压低渗气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张华义 刘新 罗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1):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数字油田建设中,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字油田建设的成果和决策水平。通过全面分析数据质量的现状与原因,明确提出了数据质量目标、数据质量定义和数据质量控制步骤,重点阐述了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及时性等数据质量指标的控制方法以及实施策略,规范了油田公司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和实施进程。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