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8卷, 第2期 
出刊日期:2015-06-25
  

  • 全选
    |
  • 王小娟 钟佳倚 李明秋 温梦晗 张晓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层细分、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气水分析化验和试采资料系统分析了须二气藏气水特征。认为蓬莱地区须二气藏气水分布主要受控于储集体和构造位置,单个储集体内气水总体具有“上气下水”特征、优质储层发育的地区含气性好;气层主要分布在距须二段顶界90m以内的T3x24、T3x25砂层组,下部T3x21、T3x22 和T3x23砂层组主要为气水同层。因此,弄清该区须二气藏气水关系对指导下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韩悦 宁松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辽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中多口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气测异常十分活跃,显示了泥页岩良好的油气前景。根据页岩油源储一体的成藏特点,重点针对泥页岩源岩和储集性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评价,在西部凹陷创新应用了泥页岩储集层评价方法、含油量确定方法。明确了西部凹陷沙四段、沙三段等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沙四亚段灰质页岩热演化程度适中,生烃能力最强,页理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最高达67,含油量最高达0.52%,为页岩油富油气层段。
  • 赵正望 李莉 李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①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性主要为质纯的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高位体系域的下超面;②须三与须五段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而非源内成藏,可形成经济型致密气资源,而凝缩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能力强,与之紧密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最具勘探潜力。综合研究指出,寻找致密砂岩气勘探“甜点区”首先寻找凝缩段,其上直接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就是最有利勘探区。
  • 刘海涛 何志勇 林琳 肖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元坝东地区须四段长石岩屑砂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导致沉积相带边界刻画困难、储层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通过储层精细标定,明确了储集层的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波形分类、均方根振幅属性,明确了储层的宏观展布范围;在储层宏观分布范围内分析储层敏感参数,开展声波曲线重构进行拟声波波阻抗反演,对有利储层分布区及厚度进行精细预测。研究区须四段通过运用地震地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所得的储层厚度与实钻吻合,证实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长石岩屑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
  • 向前 阮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后效录井时,由于受工程的影响,用累积泵冲法可以较准确地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和上窜高度,为工程井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测量后效时录井仪要准确采集气测和钻井液参数,收集其它后效特征资料,如槽面显示情况、泥浆流动类型等;根据后效录井时的气测数据、泥浆参数及槽面显示等分析流体性质和流体压力,有利于解释油气水层、指导井控及对已钻油气层的地层原始压力、压力监测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
  • 李昂 袁志华 张玉清 张建平 赵红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为主要设备的元素录井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特殊钻井条件下的细小或粉末状岩屑识别与描述难题。基于涪陵页岩气田元素录井技术应用实践认识,概括介绍了元素录井技术及其资料在海相页岩气储层岩性识别、储层密度与孔隙度计算、可改造性评价方面应用方法。涪陵页岩气田应用结果显示,元素录井岩屑矿物含量测量与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的视储层岩石密度、总孔隙度与测井、核磁共振录井处理结果基本接近,已成为页岩气井钻探的必要配套技术。
  • 梁向豪 孔德政 黄有晖 刘新文 周旭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地表起伏剧烈,施工难度大,地下构造复杂、地震成像精度低。在勘探生产中,三维观测系统的面元尺度、覆盖次数、观测方位宽窄、接收线距等参数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勘探投入及复杂目标成像质量。通过对库车山地二维、三维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正演模拟资料分析,认识到库车坳陷复杂构造叠前偏移成像应该优先选择较小的接收线距,并尽可能达到一定观测宽度,大可获得较为清晰的目标成像效果。
  • 黄有晖 朱运红 蔡明 段孟川 张德刚 张立超 罗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针对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监控及评价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评价不全面、不能快速发现问题等不足。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人机互动的实时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监控技术以及使用方法,对野外地震原始资料监控评价由主观判断到客观定量评价、由不全面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实时快速监控的目的。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多块复杂山地应用实施过程中证明,采用该技术得到的分析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品质。
  • 张新东 吕景峰 蔡明 万军 陈学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一直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是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山前堆积的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调查及建模困难。通过设计浅层层析表层调查方法、层析反演解释、深井微测井标定的方式,准确剖析了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结构,提高了剖面的成像效果,为类似区域的表层调查及建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何 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信息为主,结合地质及录井等资料,对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须二段沉积相以三角洲沉积相为主,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分流间湾等。最终确定水下分流河道为川西地区新场须二段有利的储集相带。
  • 吴永平孟学敏 胡素明 陈宝新 冉丽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迪那2气田具有压力系数高、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局部裂缝发育等特点。该气田截止2012年底,产能建设及井网部署已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气藏的连通性及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新井部署,指导迪那2气田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钻井、地震、测井、测试等资料,通过采用地层对比、断裂刻画、隔夹层评价等地质手段定性的分析了气藏平面及纵向的连通情况,采用压力动态分析、MDT测试结果对地质认识加以验证,最终得到了迪那2气田平面及纵向均连通性好这一新认识,为迪那2气田的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该类油气藏连通性评价及储量动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及思路。
  • 白生宝 王凤琴 杜厚余 王娟 任攀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煤层气产能为主的开发技术是制约煤层气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研究区的煤储层特征分析将其特点总结为低压、低渗、厚度大、含气高;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综合生产数据与地质资料研究认为煤储层的厚度、临储压力比、渗透率是影响该区煤层气产能的主控因素,它们影响着煤层气的原始气源和采出程度。分析煤储层条件和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本区块下一步有利目标区的优选与产能预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煤层气开发提供借鉴。
  • 牟春国 李达 吕杨 张家富 吴明松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苏里格气田西区砂岩、泥岩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储层砂岩、泥岩的抗张强度、静动态弹性模量、静动态泊松比、岩石地应力等力学参数。通过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施工排量、缝长等因素对压裂缝高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储层与隔层地应力差和岩石断裂韧性增加,压裂缝高呈曲线和直线下降;随着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增加,压裂缝高呈曲线和直线增加;随着施工排量和半缝长增加,压裂缝高呈直线增加。现场应用研究中,根据苏里格气田西区岩石力学和地应力特征及其对压裂缝高的影响,优化了施工排量、加砂规模和半缝长,有效控制了缝高延伸,压裂避开了水层,获得了苏里格气田避水压裂开发的良好效果。
  • 张阳 任晓娟 李展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开发主要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形成的大规模缝网中有相当部分次级裂缝未被填砂,在地层受力不均的情况下会发生闭合或者剪切滑移,对储层渗透率改善具有重大影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岩心人工闭合裂缝渗透率随覆压增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裂缝即使在完全闭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比岩心基质渗透率平均增大950.4倍;裂缝错位后的渗透率也比闭合时的渗透率有所增加,其增大程度与错位程度和裂缝壁面的粗糙度有关,错位程度和粗糙度越大,渗透率增加幅度就越大。实验还表明,覆压增大对人工裂缝闭合和错开时的岩心渗透率影响均不大,在6%范围以内。
  • 何家欢 王丽 王兰生 李农 唐大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的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优化选择,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储量计算、产能评价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领域,不确定度理论不仅对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油气勘探开发实验的深入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崔越华 张保国 费世祥 王金成 刘雪玲 安志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XX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为物性较差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砂体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围绕苏里格气田XX区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开展砂体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论证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该区的具体应用及其实施效果。针对垂向叠置的多套砂体内部单砂体与隔夹层发育特征,强化了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明确了针对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实践表明,大斜度式与阶梯式水平井垂向上可钻遇两套或多套气层,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 雷祖猛 赵虎 司西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甲基葡萄糖苷(MEG)在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作用机理,对MEG降低水活度、在黏土表面的吸附性、半透膜效率以及抑制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EG在黏土表面吸附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半透膜,MEG浓度越高半透膜越致密,可抑制黏土的水化分散,岩心回收率最高可达99%;MEG同时可显著降低水活度,最高可降低至0.85以下。对MEG的成膜规律进行了探索,MEG在泥页岩表面的膜效率同MEG浓度、浸泡时间有关系,MEG浓度越大、膜效率越高,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效率降低。MEG通过在黏土表面吸附成膜抑制黏土水化和提高膜效率维持了井壁的稳定。
  • 张赟新 汪政明 王晓磊 刘晓英 娄小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储集层存在岩类多、物性差异大,敏感性强,地层压力系数分布范围广、变化大等问题。为降低修井作业中压井液对储集层的伤害,提高修后复产效果,根据凝析气藏特征和不同开发阶段修井作业储集层保护的需要,相继研制了无固相有机盐、防水锁树脂、暂堵型凝胶三种压井液体系。通过实验评价,性能均满足并优于《SY/T 5834-2007低固相压井液性能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要求。累积应用62井次,气井修后总体复产率高于85%。结合压井液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确定了三种压井液体系的适应范围。以地层压力系数及孔渗大小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了压井液的技术界限模版,实现了压井液体系的集成。
  • 唐世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讨论了含酸原油性质,并考察了变黏酸、胶凝酸以及残酸返排速度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酸原油胶质、沥青质、机械杂质含量越高,油水界面膜越稳定;酸化压裂液和盐酸质量分数分别达到7.5%和1.5%时,含酸原油在实验条件下基本不能脱水;残酸返排速度越大,乳化越严重,含酸原油破乳脱水越难。
  • 龚兵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王庙新沟咀组储层黏土含量高,注水开发后储层含水上升,黏土膨胀运移造成储层出砂。在分析储层防膨抑砂机理基础上,通过对防膨抑砂剂的配伍性、防膨率、抑砂效果进行综合性能评价,优选出阳离子聚合物防膨率为92.7%的防膨抑砂剂DG,矿场试验5口井,出砂油井平均冲砂周期延长199天,防膨抑砂效果好,提高了新沟咀组出砂储层开发效果。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