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8卷, 第4期 
出刊日期:2015-12-25
  

  • 全选
    |
  • 陈思聪 傅恒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岩心、薄片等资料,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在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是影响储层发育最关键的因素。奥陶系储层主要发育在开阔碳酸盐台地、台缘边缘等相区,具有铸模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等多种类型,易于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并形成优质储层。塔里木奥陶系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时限的剥蚀间断界面,发育了同生期溶蚀—古风化壳表生期岩溶等,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因此沉积环境与层序界面对储层发育的影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 何洪春 屈晓艳 杨渊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录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麦南构造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二亚段(T1j22)储层的储集岩主要为滩相沉积的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白云岩,属于以孔隙储集空间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集类型,储集性较好。储层具有层多、层薄、连片分布和纵、横向分布稳定的特点,以Ⅲ类储层为主,Ⅱ类储层次之,少量Ⅰ类储层局部发育。这些认识,可为该构造天然气储量的计算、滚动开发方案的制定及上试挖潜目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 梁波 王威 郝景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钻井录井、分析化验、地震解释等资料,对马路背地区F1、F2、F33条通天断层(向上延伸至地表)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断裂带填充物泥质含量和断面压力两个参数,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其现今垂向封闭性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认为:F1、F2断层垂向封闭性不理想,对Mj构造天然气保存条件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F3断层垂向封闭性良好,利于M1-1构造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评价结果与实际勘探情况较符合,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闫羽 闫斐 桂传松 李小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能够合理地划分储集层,对流动单元的概念、原理以及研究流程进行分析,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对储层分类界限进行验证。根据子洲气田和HFY地区不同岩性储层的样品做孔隙分析,利用流动单元中能够反映地层微观孔隙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FZI)与其他地质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再对各类流动单元做频率直方图和反向累计频率分布图,得到的储层界限值与用地质方法划分的界限值基本相符。图8表1参10
  • 吴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川西坳陷成都凹陷WJ构造部署的第一口预探井CZ1井开展了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和井壁稳定性等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研究成果,优化了CZ1井的井身结构设计,确定了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在保障欠平衡钻井条件下的井壁稳定性同时,有效减少了钻井复杂情况的发生,为新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后期射孔与压裂方位的选择,储层改造设计优化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最终实现了CZ1井在新区勘探的重大突破。
  • 江宁 全志臻 张向涛 彭光荣 张青林 徐颖晶 温华华 刘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初步认定古近系为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主要接替层系,古近系文昌组地层是主要的生油岩,其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有必要对古近系进行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分布研究。番禺4洼钻井资料较少,但是地震资料上各种反射特征丰富,因此应用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将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6个三级层序,并在该时间地层单元格架内,运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对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储层分布进行预测。
  • 吴煜宇 谢冰 赖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成像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磨溪—龙女寺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地层进行精细测井相划分,结果表明:①龙王庙组地层可划分为5个测井相:孔洞发育层、孔隙层、孤立孔洞层、层状地层和致密块状地层;②五端元“蜘蛛图”显示孔洞发育层储层特性最好,孔隙层和孤立孔洞层次之,层状地层和致密块状地层储层特性最弱;③古地貌对龙王庙组地层的孔洞发育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地貌越高,且越靠近剥蚀区,溶蚀孔洞越发育,储层产能越高;④磨溪—龙女寺区块西部地区储层主要以孔洞发育层和孤立孔洞层为主、中部地区储层类型包括孔洞发育层和孔隙层,往东部龙女寺地区储层类型则以孔隙型为主。
  • 缪祥禧 吴见萌 葛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复杂、储层类型多样,须二段岩屑砂岩、须三段钙屑砂岩和须四段砂砾岩测试都不同程度获产,其中以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和须四段砂砾岩储层产能较高。这两类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储层不明显等特征,、常规测井识别难度较大。、紧扣“岩性是基础,裂缝是关键”主线,利用常规测井结合电成像资料进行岩性判别,利用电成像资料拾取裂缝信息,综合偶极声波和核磁共振测井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从岩性和裂缝的角度对储层展开评价,建立了元坝地区须家河组致密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技术。
  • 黎华继 陈 兰 刘叶 冉 旭 罗桂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深究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为出发点,梳理前期气藏成藏研究成果为基线,融入气藏动静态特征研究,探寻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新场气田须二气藏经历了早期原油聚集与裂解阶段、中期生气增压聚集阶段、晚期高压驱赶运聚成藏阶段。关键时期为晚期高压驱赶运聚成藏阶段;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高孔隙型储层发育于高含水区;受裂缝发育影响,须二气藏为无统一气水界面的边水气藏;潜力区应为气水过渡带之上、近断层的区域。
  • 王志刚 刘大君 骆仕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在井喷失控条件下天然气的扩散浓度,并通过典型高山地形烟流运行轨迹规律,对烟羽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山地井喷流扩散模型。选取合适的扩散模型各参数的求取方法,其测算的数据与现场有较好拟合,为高含硫气田井喷后的救援提供了参考数据。
  • 申贝贝 何青 陈付虎 张永春 徐兵威 李国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前期采用水平井多级管外封隔分段酸压改造,压后产气量递减速率较快,稳产效果差,严重制约着气藏的高效开发。结合水平井分段酸压工艺,考虑酸液在裸眼井段中的径向滤失,采用Willianms-Nierode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计算图版,分析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结果表明:酸液在水平井段内的径向滤失严重,滤失速率高达1.9 m3/min,而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动态缝长的20%左右,酸液在裸眼井壁的径向大量滤失导致酸蚀主裂缝缝长过短是影响酸压效果的主要因素。
  • 梁兵 朱英杰 刘德华 龚伟 唐兴波 程姣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4):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已实施排水工艺措施井的生产动态分析,结合龙岗打孔气举的成功案例,建议采取分阶段逐步攻克难题的策略,提出先行解决悬挂封隔器之上的井筒矛盾,悬挂封隔器之下依靠气井自身能量将积液带至油套连通点,减缓井筒矛盾的技术思路,论证了在悬挂封隔器之上的油套环空实施排水采气的适应性,并推荐优先选择有一定剩余储量、地层能量相对充足、水平段相对较短、油套连通点至水平段最低点的垂深相对较小的气井,开展泡排及气举工艺现场应用试验。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