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9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16-09-25
  

  • 全选
    |
  • 田冷 申智强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层叠合致密气藏产量劈分一直是制约产能评价的难题。基于动态生产特征分析,利用突变理论建立了多层叠合致密气藏产量劈分模型,形成了产量劈分的适用方法,应用该模型计算各层位的产量劈分系数,产量劈分系数是多层叠合致密气藏动态分析的关键参数之一,根据产量劈分系数计算出单井各产层的产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际产气剖面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产量劈分系数方法在多层叠合致密气藏的动态分析上具有推广价值,对生产措施的制定也具参考作用。
  • 潘博 张成弓 陈安清 杨帅 岳强 刘懿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下奥陶统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组合特征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该文以野外露头剖面测制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深水陆棚-盆地相及相应的沉积微相;编制的沉积微相图揭示了不同时期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克里摩里组沉积期,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秦岭和兴蒙洋壳加速俯冲挤压,造成了鄂尔多斯地块快速抬升,研究区东部成为剥蚀区,西部沉积区的相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相带由东往西依次为以云岩沉积为主的局限台地环境、以灰岩沉积为主的开阔台地环境、以礁滩组合构成的台地边缘环境及深水陆棚-盆地环境;研究区克里摩里组时期礁滩相带的分布从克1段至克3段受水体能量增强及生物丰度增加的影响其规模逐渐扩大,且由南向北逐渐扩展。因此,研究区克3段的礁滩相带可能是该地区下一阶段的有利勘探目标。
  • 陈尘 韩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直以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都是川西南部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历经60余年的勘探开发,该地区已获得1个气田和5个含气构造,过去的研究大都以须二、四、六段作为目的层,对须一、三、五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本文从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对川西南部须家河组整体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川西南部划分出5个构造区带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邛西区带仍为川西南部勘探开发最有利区带,并优选出霖雨场、银天坪、南山、沙坪铁厂作为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 杨柳 徐伟 杨洪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Anyue气田须二岩心分析表明,气藏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多在50%以上,为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规模效益开发难度大,为国际性难题。气藏早期开发评价井针对低渗储层开发部署模式,成功率低,开发效果差,亟需通过研究深化气藏认识,为提高开发井成功率提供支撑。因此,利用致密储层特殊孔喉结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储层含水饱和度分析,建立三种油气富集模式,分析Anyue气田须二气藏成藏特征,明确天然气富集于断裂发育区域;在断裂识别分析技术和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基础上,利用薄储层叠前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试井解释成果,确定裂缝-孔隙储渗砂体范围,在储层建模和流体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掌握气藏储量和可动水分布特征,形成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孔隙储渗砂体描述技术;最终结合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含气砂体地震预测技术,对气藏进行有利区评价。基于气藏开发边界效益指标,建立了以三维地震断裂识别、叠前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叠前烃类检测为主的开发有利区优选技术,优选出渗流条件好和天然气富集的气藏开发有利区块,解决了Anyue气田须二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部署和储量有效动用的地质目标选择难题,为该类气藏合理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 何成江 张慧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河油田的外扩评价揭示了负向构造区也存在油气富集区,而在地震处理与解释上,负向构造塌陷体的缝洞成像与识别难度大。通过建立垮塌岩溶储层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模型,并利用全波场交错网格差分算法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负向构造岩溶塌陷在正演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具有表层“下凹”、内幕串珠状及同相轴短小”的特征,与围岩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与塌陷体实际的地震剖面吻合度较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溶洞塌陷形成的强反射进行归位,可较为准确地成像地下岩溶系统,通过正演地震成果可指导负向构造塌陷体的识别,对进一步开展岩溶塌陷体识别与刻画具有重要意义。
  • 张世懋 葛 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川西拗陷叠覆型致密砂岩气的勘探由正向构造转向负向构造中的有利圈闭,在低阻致密储层中也获得了较好的油气发现。低阻致密砂岩储层难以利用沉积微相分析、井间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识别与有效评价。通过对低阻致密储层地质与测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低阻致密储层与常规致密储层的特征差异,研究储层、地层水特征,结合其构造特征,认为在中-高地层水矿化度背景下,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饱和度偏高是导致气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其分布规律受构造因素控制。利用测井方法对低阻致密储层进行评价时,可先对储层的含气性进行判别,再通过可动水饱和度计算与侵入特征分析等多方法结合,对地层水的可动性进行分析,并计算储层品质参数对低阻致密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较好解决了川西拗陷低阻致密储层测井评价难题,在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佘刚 叶高鹏 卓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西南昆北地区和西北东平—牛东地区在基岩及其风化壳中都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而对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储层)地质特征认识程度还较低,也缺乏相应的测井评价手段,以D1井为例,结合岩心观察及其实验分析结果,利用常规测井、元素俘获测井、电成像测井及M-N交会图技术对基岩岩性进行了识别研究。明确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岩性存在硅质板岩、石英岩、闪长岩与石英片岩4种类型;基岩储层段原生孔隙较少,次生孔隙发育,基岩储层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纵向上的分布不受岩性影响,具有上下“好”中间“差”的特征。其认识成果为该区基岩今后的油气藏勘探有一定参考价值。
  • 潘秀萍 胡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东胜气田锦86井区主要含气层段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气水分布复杂的特点,储层流体性质难以识别。为了准确地识别气水层,在了解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气测录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偶极声波测井、热中子成像测井对锦86井区20口井进行气层识别,解释符合率达到87%,表明该套测井方法在识别气层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田冷 申智强 刘柳 王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层叠合致密气藏产量劈分一直是制约产能评价的难题。基于动态生产特征分析,利用突变理论建立了多层叠合致密气藏产量劈分模型,形成了产量劈分的适用方法,应用该模型计算各层位的产量劈分系数,产量劈分系数是多层叠合致密气藏动态分析的关键参数之一,根据产量劈分系数计算出单井各产层的产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际产气剖面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产量劈分系数方法在多层叠合致密气藏的动态分析上具有推广价值,对生产措施的制定也具参考作用。
  • 白玉湖 徐兵祥 陈桂华 陈岭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性及长水平井多段压裂效果差异化特点,通常采用针对一个区块(区域)范围给出一条代表期望产量平均值的产量递减曲线的方法,来预测评价区块(区域)产能。此方法简单、快捷,无需分析单井产量差异,但只能给定确定的产量预测,存在一定的经济评价风险。针对区块具有充分的生产动态数据和没有生产数据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了不确定性页岩油气产量递减预测方法。区块具有充分生产动态数据时,预测方法建立在各井典型曲线参数的概率分布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最终可采储量(EUR)的概率分布;没有生产数据时,预测方法建立在获得地质、油藏、工程参数概率分布基础上。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评价,效果较好。
  • 唐 瑜 王乔怡如 庄小菊 曾 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安岳气田须二气藏动态监测资料少,气藏连通性不确定,治水措施多样,效果参差不齐。以气藏地质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深入分析气藏井间连通关系,认为气藏以独立单井压力系统为主,井间基本不连通;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水侵方式以裂缝水窜为主,生产受水影响严重,但水体能量小。在此基础上综合排水工艺的适用条件,提出气藏应实施单井排水的治水思路及不同产水特征下的治水工艺措施。该研究成果对安岳气田须二气藏治水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建议措施已在生产现场应用。
  • 阿雪庆 冯胜利 康瑞鑫 黄麒钧 陈君 廖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涩北气田属于第四系生物成因气藏,储层埋藏浅、泥质疏松,在气田的过程中出砂严重,部分气井砂埋产层,地面设备严重损坏。通过改进优化低密度冲砂液配方,有效降低了储层伤害程度,研制连续油管旋转冲砂喷头,进一步提高了冲砂效率,解决了气井沉砂无法生产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以“地层控”、“井底防”、“井口除”和“井筒清”为研究思路的综合治砂方法,为气田的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邹建波 刘东明 王瑞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产水的逐步增多,井筒积液成为制约气井生产的一大问题。当地层能量衰退,井液举升阻力加大时,气井产量逐步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气井停产。如何将井内积液带出,恢复甚至是提高气井产量,一直以来是困扰老气田生产的一大难题。针对川东地区老气田气井进入生产中后期,多数单井生产带液出现问题,井筒积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开发出新的井下涡流工艺—排水采气。通过分析井下涡流工具的技术特点、相关参数,技术优势、主要用途、工艺适用性,以及该工艺目前在现场的运用情况,研究该工艺在川东地区老气田的运用前景,有效地改善了气井生产状况,提高气井排水能力,稳定了老气井的生产能力。
  • 王 浩 施雷庭 王会强 杨东凡 郝 煦 易建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中八角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四气藏属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特征,气井产能总体较低且普遍产水.。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气井带液能力减弱,部分井只能通过间开维持生产,给气藏生产组织带来了困难。气田通过实施泡排、柱塞气举等排水采气工艺试验,优选出柱塞气举作为区块主要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目前柱塞气举工艺在气田内已处于广泛应用阶段,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产水气井稳定带液,维护了气井产能,延缓了产量递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 刘豇瑜 袁学芳 冯觉勇 黄龙藏 张键 徐海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克深气田地层压力系数高,钻揭目的层时钻井液采用了大量的重晶石加重,因储层裂缝发育,重晶石固相侵入裂缝系统,堵塞渗流通道,结果导致气井产量偏低或没有产出。针对重晶石堵塞,运用螯合理论,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返排液离子分析表明,重晶石解堵剂能够溶解裂缝内的重晶石固相。该技术首次在X井试验,作业后气井日产气量由0.9×104 m3增加到5.2×104 m3,增产5.7倍,恢复了深度伤害气井的产能。该技术已推广应用在Y气田,增产效果显著,日产气量由26.2×104 m3提高到75.2×104 m3,增产近3倍。
  • 左星 周井红 刘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石001-X4井是四川高石梯灯影组储层的一口开发井,该井储层裂缝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H2S含量高,常规钻井钻遇裂缝后则会引发严重井漏、喷漏同存,造成井控风险。应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同一裸眼井段钻遇多个不同压力系数的溢漏显示层,通过合理压力控制,确保了钻井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延长了钻井井段,增大了储层面积,提高了单井产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为将来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开发高石梯灯影组储层总结了经验。
  • 孙成龙 张联波 陈代军 李永伟 于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层气分支井轨迹控制技术包括钻分支井眼、地质导向等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煤层气分支井的难点主要有:煤层的稳定性差,易发生坍塌、卡钻等故障;煤层厚度只有3~4 m,个别地区会更薄,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水平段摩阻、扭矩大,加压困难,钻具易失效;工艺复杂,配套成本高。通过优化施工轨道设计,完善施工方案,可以实现轨迹圆滑、安全钻进。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自2004年开始施工煤层气分支井,屡破中石化分支最多纪录,分支最多的一口井是1个主井眼23个分支。现将多年来施工分支井的技术进行归纳,形成煤层气分支井钻井技术。
  • 张翔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3):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桩64-平1井的斜井段、水平段位于东营底部和沙一段,该地层为泥页岩、油泥岩、灰色泥岩夹层,极易发生坍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针对这一难点,结合室内实验研究,选择了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利用胺基硅醇的强抑制性抑制泥页岩、油泥岩水化膨胀,利用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的高膨润土容量限,提高体系的优质黏土含量,并复配封堵防塌材料对地层微裂缝进行封堵,有效地避免了钻井易坍塌地层出现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