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0卷, 第2期 
出刊日期:2017-06-25
  

  • 全选
    |
  • 赵艾琳 谢冰 何绪全 吴煜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和栖霞组发育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但茅口组热次盆相白云岩岩性复杂、富含硅质、非均质性强,测井储层精细评价困难;栖霞组白云岩受岩溶及多期构造作用影响,缝洞发育,储层厚度薄,基质具有低孔隙、低渗透特征,储层评价及产能预测难度大。通过综合分析常规测井、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结合地质录井资料,建立白云石、方解石和硅质岩等复杂岩性及非均质构造识别标准,解决了茅口组硅质白云岩岩性识别问题;基于成像裂缝、孔洞参数、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核磁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储层定量判别标准及图版。该方法在川中地区下二叠统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测井解释符合率超过80%,为川中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储量申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地区立体勘探、寻找规模储量与资源接替领域提供了支撑作用。
  • 程丽 田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以下简称雷四段)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结构多样、气水关系复杂,储层与产能关系不明确,雷四段测试选层缺少适用依据。通过研究雷四段储层的基本特征,综合14 口井测试资料,从岩性、物性、电性及储层厚度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雷四段储层特征与产能之间的关系,明确雷四段测试层段的优选原则,为雷四段射孔测试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认为:①元坝地区雷四段产出能力主要受雷四段溶蚀残留厚度和储层白云化程度影响,储层残留厚度大,且白云化程度高,储层越发育,产能越高;②雷四段裂缝溶蚀孔洞的发育程度与产能密切相关,溶蚀孔洞及裂缝匹配越好、产能越高;③雷四段低阻段厚度与产能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可优选雷四段地层白云化程度高、孔隙度发育、裂缝匹配良好、储层残留厚度大且测井电阻率低阻段厚度大于12 m 的储层为元坝地区雷口坡组的测试层段。
  • 王桂成 李育 王钟远 李少卓 第凯翔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具有多层系、多套生储盖组合特点,是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但目前该区忽略了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研究。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并结合本区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并寻找出有利成岩相带,确定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多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砂岩物性造成强烈影响,其中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是造成低孔隙、低渗透储层的主要因素;②长二段储集砂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 期,少部分处于中成岩阶段B 期, 砂岩主要成岩序列为压实作用→绿泥石胶结→大气水淋滤、长石强烈溶蚀溶解→次生孔隙形成→自生高岭石→自生石英→烃类侵位→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交代胶结;③长二段砂体可划分5个成岩相带,其中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弱—绿泥石薄膜—溶蚀成岩相砂岩储层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主要以长石溶孔、粒间孔和岩屑溶孔的组合形式出现,孔隙间的连通性良好,为储层发育的优势成岩相带。
  • 白慧  杨国平  马志欣  冯敏  郝骞  李锦红  石林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岩溶古地貌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奥陶系天然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之一, 寻找古岩溶储层有利发育区带对气田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苏里格气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单元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 气田东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位于古岩溶斜坡之上,依据古岩溶和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理论,对古岩溶成因和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认为:①研究区岩溶斜坡的古坡地溶蚀作用强烈,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是天然气高产井的目标区;②残丘边缘地带的溶蚀孔、洞较发育,有利于形成储集空间,溶蚀沟槽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古残丘、古残丘与古沟槽之间的过渡带有利于成藏,是井位部署的有利区;③古沟槽使岩溶斜坡经受切割导致主力层缺失,充填作用强烈,不利于储层发育,古洼地溶蚀淋滤作用较弱,储层较为致密或成为富水区,含气性差,不利于天然气富集,低产或不具产能的气井广泛分布在古沟槽和古洼地地貌单元内。
  • 谭旭航  王雁  侯明才  张聪  李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滇黔桂盆地桂中坳陷南丹地区泥盆系页岩特征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地区下—中泥盆统塘丁组页岩气勘探前景,以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对该地区泥盆系页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桂中坳陷泥盆纪广泛海侵和陆内裂陷使该地区发展成为“台—盆相间”格局,台盆环境发育大量页岩和碳质泥岩,其中塘丁组为一套黑色、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具有页岩气开发潜力;②塘丁组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介于0.38% ~ 4.21%),成熟度介于1.5% ~ 3.6%,储层微孔隙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适中(介于44% ~ 76%),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资源基础和成藏条件;③南丹地区塘丁组发育有连续且具一定厚度的页岩地层,其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及沉积厚度可与北美及四川页岩气储层对比。结论认为该区塘丁组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塘丁组上段页岩气开发潜力好于下段。
  • 张维  罗坤  秦俐  雍杰  刘丽婷  朱霁伟  刘哿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以下简称VSP 测井)是一项成熟的井中物探技术,该技术利用地面放炮、井中置放检波器接收地震波,有效避免了近地表低速层的影响,得到的地震信息更接近目的层,具有独特的勘探优势。我国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页岩气储层具有高电阻率、高伽马、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规律,非常适用于VSP 测井技术进行页岩气勘探。利用常规VSP 测井技术在贵州地区某井进行页岩气勘探,零井源距VSP 测井获得地层的纵波、横波速度,计算得到岩石地球物理参数,并通过交会分析识别储层物性规律以用于储层预测;利用非零井源距VSP 测井,进行VSP-CDP 剖面叠加,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井旁地层结构,为储层精细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奠定基础,对水平井轨迹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 代瑞雪 冉崎 关旭 梁瀚 喻颐 吴煜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磨溪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有效储层的分布主要受裂缝及孔洞发育程度控制,由于裂缝具有多尺度性和非均质性,传统单一的裂缝预测方法难以对其进行精细刻画。为此,针对该区龙王庙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利用叠后地震属性预测大尺度裂缝规模,利用应力场分析及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联合精细预测中小尺度裂缝密度和方向,综合研究了该地区裂缝展布规律,最终优选出4 个裂缝发育条带,并对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①龙王庙组储层的大尺度裂缝主要沿着断裂级构造转折端的高应变区展布,中小尺度裂缝主要集中在工区的东北和西南方向;②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与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研究区成像测井和钻井取心资料验证了地震预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证实了以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为主、叠后地震属性及应力场分析为辅的裂缝预测方法为分析磨溪区块龙王庙组储层渗流情况、寻找高效储渗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 余启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有水气藏开发的不断进行,水区地层水向气区推进至生产气井井底时,由于储层含水饱和度升高导致气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气相受伤害程度越大,气井产能下降幅度越大,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主力层位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生产动态显示气藏水体较活跃,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气藏边部先后5 口气井见水,严重影响气藏产能。常规气井产能公式由于没有考虑产水造成的附加压降,导致产水气井产能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以气井常规产能方程为基础,引入由生产井附近含水饱和度上升所产生的等效表皮系数Sb,修正气井产能公式中的原始表皮系数S,通过联立水气比、含水率,结合实测相渗曲线,利用气井水气比求解产水气井产能方程,实现有水气井产能实时确定,计算结果符合率超过90%;进一步通过统计产水气井水气比随时间上升规律,归纳出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产水气井的产能变化规律,对类似气藏产水气井产能的预测具有参考作用。
  • 王锦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普遍产水,井口温度低,气井井筒和地面管线容易产生水合物发生堵塞,采用井下节流技术可实现有效防堵。但是, 现用井下节流工艺参数设计方法仅适用于单相气体的计算,没有考虑含水对节流压差的影响,导致节流器气嘴直径设计出现较大偏差,影响了产液气井的连续稳定生产。通过引入滑脱因子表征气液两相间滑脱效应,根据力平衡原理建立气液两相嘴流耦合模型,提出井下节流气井井筒参数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评价表明,针对实施井下节流工艺的产液气井,新方法计算的井口油压、井口温度与实际值较吻合,基本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现场应用表明,优化井下节流工艺参数后,能够有效防治气井中水合物的生成,实现水合物抑制剂“零注入”和井筒及管线“零堵塞”,还能有效降低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提升气井的举液能力,改善排液效果,实现气井的连续清洁生产。
  • 李海涛 虎海宾 赵凯 程璐 黄鹏 陈江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 40(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吐哈盆地丘东气田历经多年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由原始地层压力29.0 MPa 下降至目前的5.7 MPa,近半数气井井口压力已下降至低于集输系统压力而导致无法连续进站,严重影响气田正常生产。在对丘东气田地面集输流程、井口压力现状、气井生产潜力及储层渗透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负压采气工艺技术在丘东气田实施的可行性及工艺技术参数,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压缩机性能参数及设备优缺点,从满足现场需求、性能稳定、成本低和后期维护方便等方面优选出燃气驱动螺杆压缩机,安装至单井或集气站,通过抽汲将来气压力降至负压,同时提升外输压力以实现连续稳定输气。丘东气田现场实施36 口气井,平均单井井口压力下降0.37 MPa,平均单井日产气量增幅达177%,且压缩机运行时率达97.5%,延长了气井生产寿命,提高了气藏采收率,展示出低压气井实施负压采气工艺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低孔隙、低渗透、低产水气藏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思路。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