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1卷, 第2期 
出刊日期:2018-06-25
  

  • 全选
    |
  • 罗文军  刘曦翔  徐 伟  罗 冰  王丽英  舒 婷  张 淼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钻井显示在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的局部区域发育了一套最厚达30 m 的石灰岩地层,该套石灰岩地层的时代划分存在争议。但对于磨溪地区灯四段而言,其顶部地层界线的准确识别是对其内部岩溶发育带预测的基础。通过对磨溪地区灯影组顶部石灰岩的薄片及岩心观察分析,发现:①薄片上可见大量具有寒武系代表性的“小壳类”化石;②此套石灰岩与下伏的白云岩地层间存在风化面。由此认为:①此套石灰岩属于寒武系底部的麦地坪组;②在此套石灰岩残留厚度较大的区域,地震上曾认为是筇竹寺组与灯影组界线的波阻抗界面,实际上是筇竹寺组与残留的麦地坪组所形成的反射界面,在进行储层预测时应对震旦系顶界深度进行相应校正;③磨溪地区灯四段尤其是无麦地坪组石灰岩残留的区域可能受到了桐湾运动Ⅱ幕与Ⅲ幕2 次抬升剥蚀。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1
  • 黎华继 周文雅 代 平 詹泽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川西拗陷中侏罗纪沙溪庙组气藏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致密河道砂岩的非均质性不断凸显,已有的对天然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已无法继续有效指导气藏开发的评价选区,如何寻找潜力河道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东斜坡沙溪庙组气藏已开发河道的动静态特征,详细解剖河道砂的古今构造、断砂配置,分析储层品质对产能的影响,结合气水分布、地层压力、产出流体等特征对河道砂气藏进行分类,并提炼河道砂气藏的高产富集模式。结论认为:①东斜坡沙溪庙组气藏整体为受河道控制的岩性气藏,划分为构造—岩性气藏、岩性—构造气藏、岩性气藏3 种类型;②明确了东斜坡沙溪庙组气藏主要受断层、河道砂、构造、储层物性4 大因素的控制;③东斜坡区沙溪庙组气藏高产河道具有2 种高产富集模式,即构造主控模式和岩性主控模式。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2
  • 刘 鑫  曾乙洋  文 龙  林 怡  陈友莲  陈 文  吴煜宇  石书缘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也获得了工业气井和见到了良好的钻井显示。但是对洗象池组油气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程度较低,尤其有利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明晰。通过岩心观察和微观特征研究,确定了川中地区洗象池组的沉积相标志,结合测井相分析,对多口典型井进行了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①徐庄—凤山期为局限海台地环境,具备台内滩、局限台坪和滩间海3 种沉积相类型;②颗粒滩具有厚度总体较薄、多期叠置的特征,纵向上主要发育在洗象池组洗二段和洗三段,横向上,在现今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上斜坡带较古隆起顶部更发育,表现为发育期次多、厚度大;③利用井—震结合分析,发现中—上寒武统由斜坡向古隆起方向具有明显上超现象,广探2 井区在中晚寒武世处于坡折带,有利于滩体发育。结论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了坡折带的分布,进而控制了颗粒滩的分布位于坡折带的上斜坡为颗粒滩最有利发育区。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3
  • 王明筏 肖 伟 秦绪乾 张桂权 潘泽雄 叶晓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四川盆地在环开江—梁平陆棚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礁/ 滩型储层中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与消亡控制着礁滩相展布,即沉积相发育受古地形、地貌的控制。为进一步探讨古地貌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元坝地区长兴组为例,运用印模法恢复了长兴组末期古地貌,分析古地貌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古台地、古斜坡、古陆棚3 种二级古地貌类型,其中古台地又可细分为台地边缘高地、台地内部洼地2 个三级古地貌类型,古陆棚可以划分为浅水和深水2 个三级古地貌类型。通过对比古地貌与沉积相及储层的平面分布,认为:①不同类型古地貌控制着不同沉积相,不同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的展布;②储层之间物性差异较大,台地边缘礁滩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优质储层的分布与台地边缘高地的展布相吻合。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4
  • 庞 铭  陈华兴  唐洪明  冯于恬  方 涛  刘义刚  赵顺超  王宇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工业化开采的页岩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沉积地层,但是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已取得了重要突破。而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的沉积环境不同,其对应的岩石孔隙结构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以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和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 段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定性观察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结合低压氮气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定量表征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对比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基质中粒间孔隙主要以颗粒边缘孔的形式存在,可见少量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发育大量气泡状和线状纳米级有机孔;②长7 段陆相页岩内部含较多的片状黏土和云母片间的狭缝型孔隙,有机孔发育较少,且多为干酪根演化生烃后残留的数百纳米到数微米的宏孔;③ 3 ~ 30 nm 的孔隙对总孔隙体积贡献最大;④龙马溪组页岩微孔、细中孔和微米级宏孔占比远高于长7 段页岩。分析认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由于脆性矿物含量、热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都较长7 段陆相页岩高,整体上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度和氮气吸附孔体积均远远大于长7 段页岩。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5
  • 张木辰  冯 辉  瓮纪昌  王 鹍  邱庆伦  刘艳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页岩气勘查对象主要为海相页岩。2014—2017 年,中国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查自牟页1 井首次获气后又取得新进展。通过对牟页1 井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海陆过渡相页岩的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物性、有机地化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储层矿物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物性受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影响明显;②储层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特征,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显微组分具有高惰质组特点;③牟页1 井下二叠统山西、太原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含气量,与有机质丰度(TOC)及成熟度(Ro)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认为:南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关键词 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6
  • 高长海  张新征  李豫源  王兴谋  张云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浅层稠油十分发育,储量巨大,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利用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方法,结合原油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系统阐述了济阳拗陷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济阳拗陷生物降解原油总体上遭受了中等—严重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造成饱和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的特征;②多数原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部分残留少量类异戊二烯烃;甾烷类化合物发生不同程度降解,重排甾烷、孕甾烷相对含量随降解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萜烷类化合物以三环萜烷为主,三降藿烷Ts 丰度普遍低于Tm,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部分萜烷中出现25- 降藿烷系列;耐降解的芳烃类化合物也遭受了后期改造作用。基于稠油油藏与浅层气藏的成因关系、量化关系及分布关系,结论认为:由已知稠油油藏顺源寻找关联未知浅层气藏或由已知浅层气藏逆源寻找关联未知稠油油藏的联合勘探将是立体勘探的必由之路。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7
  • 刘 辉 韩 嵩 叶 茂 战薇芸 吴雪峰 未 勇 陈 尘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中型气田储量规模大,对增加能源储备,减少对外依存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稳产周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从古构造运动、区域沉积环境方面分析烃源条件、储层规模、油气聚集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主控因素,探讨其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①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以海相层系为主,集中分布于“三隆、两台缘、两拗陷”地区,以岩性、复合圈闭气藏为主;②大型构造运动形成的2 大古裂陷槽、2 大沉积拗陷、4 大古隆起、5 大侵蚀面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成藏,即古裂陷槽、沉积拗陷控制生烃中心,侵蚀面控制规模储层发育,古隆起控制早期油气聚集;③充足的烃源供给、层状规模储层、大型圈闭及适时形成的古隆起是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关键,继承性的大型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形成特大型气田最有利区。结论认为:①川西北上古生界台缘带是继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之后重要接替领域;②川东“达州—开江”古隆起和台缘带是重要突破领域;③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北斜坡是重要拓展勘探领域;④川西南雷口坡组、栖霞组台缘带是盆地积极准备的勘探领域。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8
  • 江蓉蓉 李 涛 严焕榕 卜 淘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川西地区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等实验分析,对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评价低渗储层渗流特征时,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的相关性不高,但渗透率与恒速压汞得到的孔喉比值具有较好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受岩石学特征和储层成岩作用的控制,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低渗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多样,孔喉结构复杂,储层渗透性受喉道与孔隙的匹配控制。孔喉比值不仅反映了储层喉道、孔隙特征,还能表征孔隙与喉道匹配的均匀程度。储层孔喉比值较小,表明孔隙和喉道匹配均匀程度高,储层的渗透性较好。反之,储层孔喉比值较大,表明孔隙和喉道匹配均匀程度差,储层的渗透性较差。因此,对于孔喉结构复杂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喉比值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渗流能力。开展孔隙、喉道及孔隙和喉道匹配关系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分析致密砂岩低渗储层渗流能力。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09
  • 梁 文 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井壁稳定能力、低摩阻、低失水等特性,并在涪陵页岩气水平段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涪陵二期垂深大于3 500 m 的深层页岩气开发,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钻进,出现一系列井下复杂情况,如掉块、起下钻通井遇阻卡,电测遇阻,甚至埋钻具填井事故,因此,有必要对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页岩井壁失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焦页XX 井为例,从地质、钻井液、工程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破碎性页岩地层本身的力学不稳定性是造成井壁失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性措施:钻井液的密度要保持高位,同时提高油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保持高油水比例,工程和地质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穿越该复杂地层。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0
  • 刘 辉  尹 强  喻成刚  肖勇军  杨云山  刘 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可溶性桥塞技术既能有效解决复合桥塞钻磨施工投入大、风险高、连油自锁、套管变形等造成桥塞无法钻除而影响后续生产的难题,又能成功弥补大通径桥塞不能实现井筒全通径,无法开展后期生产测井及重复压裂等作业的不足,可最大程度保证井筒完整性。通过开展可溶性桥塞室内测试,评价了桥塞可溶材料与现场应用工况的适应性,确保了桥塞能够满足现场压裂及后期溶解要求。在CNH13-1 井开展了可溶性桥塞现场先导试验,压裂前桥塞泵送、座封丢手正常,压裂时桥塞承压密封性能稳定,压裂后桥塞溶解性能良好,试验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1
  • 刘 汉 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部分低压低产井因井筒积液导致井口压力低于管网输气压力,很多气井面临间歇生产甚至水淹停产。为维持气井的生产,现场通常采用站内地面放空的方式来扩大生产压差,提升气井激和能量的方式来排出井筒积液。但放空的方式带来了天然气的浪费,并污染了环境。大牛地气田开展同步回转采气工艺试验,旨在解决低压低产井的生产问题和减少天然气的排放。从同步回转采气工艺介绍、工艺适用条件、试验选井依据、工艺制度制定及优化方法、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项工艺的后期应用和气田部分气井负压开采提供了工艺技术支撑。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2
  • 李海涛  刘 畅  黎洪珍  张 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针对性地解决大天池气田井下油管在服役过程中的损伤问题,通过腐蚀检测、修井起出油管观察,对生产过程中的油管损伤进行实时分析并提供对策。结果表明:①产出流体的强腐蚀性及流体中杂质极易导致油(套)管腐蚀,使其承压能力不足,进而变形挤压油管,是生产中后期气井井下油管损伤的因素之一;②腐蚀过程中产生的垢物附着在油管内外壁,将产生持续的垢下腐蚀,导致井下油管穿孔、断落。据此,提出4 条井下防护措施:①选取合适的油套管材质和油管结构,提高管串的抗损伤能力;②尽量排完入井液,避免产生井下腐蚀条件;③合理配产,尽量降低冲蚀影响;④定期检测井下管串,及时调整防护方案或更换油管。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3
  • 卓 云 段绪林 刘 维 雷 波 邓 辉 陈 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发育,设计取心井段一般在50 m 以上。采用三筒取心有利于提高单次取心进尺,缩短取心周期,减少页岩层暴露后岩心在井内停留时间,提高岩心质量。但三筒取心存在取心工具井口组合困难、长段岩心增加出心风险、取心筒稳定性差易扭断、取心参数优化困难、取心钻进时间长卡钻风险大等技术难题。使用取心钻具组合优化、参数优化、钻头优选、堵心卡心预防、故障复杂预防处理等关键技术,在WY204 井现场试验12 d,3 趟钻完成65 m 取心进尺任务,取心收获率99.77%,提升了川渝地区取心技术水平。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4
  • 谢正龙 田 萦 程晓雯 李海涛 杨济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天然气区块的勘探与生产业务以多方股份制合作的模式将是一种趋势,区块价值评估是多方合作和股权划分的基础,客观的估值才能促进多方公平合作,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多方效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在天然气区块估值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国外因油气区块可以交易估值研究较多,但是几乎都停留于专业咨询机构和企业内部。通过对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比对分析目前应用最多的3 种方法,认为收益法是最能客观测算区块价值的方法,并实例演示了该方法在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5
  • 李旭成  曹 建  梁 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2):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探索,国内石油企业与外企石油公司合作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状态,合作开发业务日益频繁。2012 年,壳牌公司对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ZT 合作区块进行开发生产。生产实践发现,国外石油公司的开发管理技术有别于川内传统石油企业。通过梳理壳牌(ZT)对外合作区块组织管理模式,对比采气场站标准化建设、数字信息化建设及采气工艺异同,总结壳牌公司开发管理经验,结合国内采气场站运行现状,提出相关生产管理对策建议。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8.02.016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