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2卷, 第3期 
出刊日期:2019-09-25
  

  • 全选
    |
  • 罗文军  徐 伟  刘义成  刘曦翔  王 强  申 艳  杨 柳  朱 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钻井证实,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与风化壳岩溶相关,主要发育在灯影组顶界之下100 m 以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对比难度大。上亚段普遍发育硅质岩,位于灯影组顶界之下20 ~ 50 m,由于硅质岩普遍致密,对储层发育及分布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必要对其成因开展研究。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套硅质岩以藻纹层硅质岩、含云硅质岩和纯硅质岩为主,薄到中厚层状,普遍具条纹、条带状构造;②具有高电阻、低中子、低声波时差的测井响应特征,易识别,平面可对比,高石梯地区厚度介于5 ~ 25 m,自西向东逐渐增厚;③ SiO2 含量多在90% 以上,其它氧化物含量低,Fe、Mn 相对富集,Mg、 Al、Ti 相对贫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大,富含Ba、Sb 等元素。结论认为该套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其底界为灯四上亚段内部等时沉积界面。此认识对后续工作非常重要,可将硅质岩底界作为地层对比标准界面,据此可恢复岩溶古地貌,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行储层精细对比、明确储层空间展布,可结合断裂及丘滩体研究成果明确岩溶模式。
  • 刘 菲  冯 亮  陈智雍  陈家文  刘冬玺  朱宜新   廖义沙  张文济  易娟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酸盐岩生物礁作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在全球油气田产量中占有重大比例。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川东—鄂西地区发育开江—梁平海槽与城口—鄂西海槽,海槽侧缘台地边缘带的明确对于指导二叠系、三叠系礁、滩储层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典型沉积剖面观测以及地震资料特征响应,结果表明:①位于原开江—梁平海槽南部末端的大猫坪—福禄场一线以南的曲水—建南地区长兴期存在浅洼沉积;②曲水—建南浅洼两侧是长兴组生物礁发育的有利区;③结合建南地区钻井资料,开江—梁平海槽经曲水—建南浅洼与城口—鄂西海槽有直接连通的可能,该发现将进一步扩展台地边缘带的分布范围,为区内礁、滩气藏勘探开发拓展全新的后备领域。
  • 刘 春  赵继龙  章学歧  王俊鹏  周 鹏  曾庆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岩层的褶皱弯曲通常会引起层内部各质点的相对差异变位,这为研究挤压构造区应力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库车前陆冲断带深部区构造高部位某钻井的三轴应力计算,划分应力中和面,分析不同应力性质段的储层响应特征及成因,并探索应力垂向分带性的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地应力的垂向分带对储层影响明显,张性应力段受拉张应力影响,储层发育高角度—近直立天然构造裂缝,天然裂缝具有开度大、延伸长、密度小、充填性低等特征,储层普遍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物性好,对产量贡献大;②挤压应力段受挤压应力影响,发育多期低角度交织网状裂缝,天然裂缝具有开度小、延伸短、密度大、充填性高等特征,储层孔隙发育较差,主要是一些粒内与粒间微孔隙,物性较差,对产量贡献低。③应力垂向分带性划分可为后期开发井的钻探节约钻井成本,提高钻探效益,并能对新的勘探圈闭进行钻前地质储量评估,指导天然气勘探。应力垂向分带性对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 叶 超  邓 攀  贺瑞萱  李传浩  高 伟  刘庆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山西组1 段(简称“山1”,P1s1)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目前该区域处于勘探评价阶段,储层物性下限尚无统一标准,试气过程中多有干层出现,给评价工作的进展及钻采工艺技术的使用带来严重制约。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测试成果,采用孔渗交会法、经验统计法、物性试气法、测井参数法多种方法计算分别得到物性下限。根据压汞资料,利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建立孔喉中值半径与物性参数的拟合关系式,计算出物性下限。最后以5 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陇东地区山1 段储层物性下限,结果表明:①综合计算陇东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为4.6%,渗透率下限0.06 mD ;②利用多种方法计算相互验证确定储层物性下限,降低了单一方法对物性下限确定的偏差,取值更为合理;③物性下限的科学确定对于推进评价工作进展、计算地质储量、制定开发技术对策及确定气井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彭 平  吴 萍  彭 浩  罗 芳  王 滢  师晓蓉  朱茜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的勘探实践中采用实钻资料计算地层视倾角方法研究较少。在高陡构造高点区域,地震资料反射质量差,无法有效反映地层实际情况,而测井资料受井况条件影响数据往往不齐全。在高陡复杂构造、储层薄的钻井过程中,由于地面环境制约,实施大斜度井、水平井,常常面临构造高点、钻井轨迹方向地层视倾角资料难以精准预测,导致钻井工程的失误。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层视倾角的计算方法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难题。以XC1 井为例,通过充分利用钻井实施过程中井轨迹实钻资料对目的层顶界着陆点的地层视倾角分别就实钻条件下,采用剖面恢复法、垂深位移法、曲率半径法3 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着陆点地层视倾角,结果表明:①计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②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高陡复杂构造定向井实施过程中对地质目标靶区的有效控制;③有助于实现大斜度井、水平井工程地质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
  • 张 慧  袁立颖  张燕茹  焦淑静  林伯伟  杨庆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对南方诸多省(市)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进行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储层学等多方面的观测研究。较广泛和大量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下寒武统两套海相黑色页岩中的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沥青质体,其化学成分以碳主硅多为特征,赋存状态有条带状、交互状、散块状、互裹状等。沥青质体与自生矿物(石英为主)交互共生,形成嵌晶结构、包含结构、环带结构等,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源于生烃母质,具有化学分异的成因关系。沥青质体发育纳米级沥青球粒孔、气孔、铸模孔,这些孔隙是有机质生气、聚气的直接见证。由此为寻找页岩气勘探甜点提炼出3 个有机质微观标志:①页岩有机显微组分以沥青质体为主;②有机质与自生矿物交互共生;③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程度高。这些微观标志可作为宏观标志的补充和印证。
  • 陈建文  袁 勇  施 剑  梁 杰  刘 俊  张银国  雷宝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近海新生代盆地之下发育更老的残留盆地,地层厚度大、分布广,但受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的约束,难以获得深部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制约了盆地深部油气资源的调查与勘探。2005 年以来,选择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黄海盆地,进行海上地震采集试验与数据处理攻关,目前已形成了采集、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应用结果表明:①获得了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及强能量”的地震采集资料;②通过多方法精细速度分析与弯曲射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效压制了各类多次波,而且使更多的远偏移距资料参与了成像,获得了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成分、强反射能量”的地震成像资料;③在原来深部没有有效反射的崂山隆起,纵向上可以划分7 个地震层序,是下扬子古生代盆地在海域的延伸。通过海域钻井证实后,首次建立了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的海相地层层序并落实了多个大型构造圈闭。结论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区的四川盆地在古生代沉积时期具有相似的沉积建造与沉积演化史,下扬子区陆上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的3 套区域性烃源岩,与四川盆地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油气烃源层具有可比性。
  • 郭鸿喜  魏 野  范增辉  夏 铭  何宇霖  李明翼  王 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地震勘探的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在四川盆地火山岩的精细识别和山前带推覆体成像方面有一定困难。因此,尝试通过非地震勘探补充地震勘探的不足。根据四川盆地已有的非地震资料,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分析盆地内地层的重磁电物性特征,设计不同的地质模型来进行正演计算,论证重磁电对深层地质体的探测精度。结果表明:①在地质体埋深大于6.0 km 情况下,地质体宽度大于2.0 km,地质体沉积岩厚度大于1.0 km 时,引起的重力异常能被识别出来,当密度差大于0.05 g/cm3,在地质体同等宽度的情况下,可探测的地质体厚度可以更小;②天然场源电法勘探点距250 m,地质体埋深大于6.0 km,地质体宽度大于5.0 km 引起的电性异常均可探测,当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大于5 倍时,在地质体同等厚度的情况下,电法点距减小,可探测的地质体宽度可以更小。结论认为: ①非地震勘探精度有能力解决基底断裂和山前带构造的展布格局和构造演化研究;②火山岩、深层裂陷以及古剥蚀面可以引起明显的重磁电异常,非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有效的识别能力
  • 胡伟光 李发贵 范春华 周卓铸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今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深度已经超过4 000 m,近期又在盆地东南缘丁山勘探区的中深层海相页岩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一批具有工业气流的页岩气井。但该区勘探实践表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埋深的水平井产能差异较大,并与裂缝发育程度、页岩含气性及压力系数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相干体处理分析、P 波各向异性分析及吸收衰减、泊松比、速度等属性计算,预测丁山勘探区不同埋深带的优质页岩层分布。结果表明:①相干体技术和P 波各向异性分析技术都能够识别出小型断裂及高角度裂缝发育密集带,识别断裂展布采用相干体技术更优,预测裂缝发育区采用P 波各向异性分析技术更为准确;②预测页岩气富集区域采用吸收衰减技术较为可靠,含气性高的页岩层明显具有低吸收衰减梯度值特征;③丁山地区适合采用BP 神经网络算法驱动多属性数据融合来计算压力系数。结论认为:丁山地区中深部页岩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西北部比东南部更有利于页岩气勘探开发。
  • 井 元 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开发目的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 段及山西组1 段致密砂岩储层。受河流相沉积控制,河道砂体纵向上多期叠置,横向上复合连片分布,地震储层预测精度有限,主要原因有:①储层的复杂性、强非均质性导致储层预测存在一定难度;②砂、泥岩纵横波速度差异小,限制了叠后地震储层预测的准确性;③地震资料品质差、横波速度预测不准确,降低了储层预测的精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方法优化。结果表明:①采用超道集、拉东变换、无速度剩余时差校正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②在岩石物理横波速度预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多参数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提高横波预测精度;③通过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K/μ 等敏感参数,并确定含气储层的弹性参数下限,在此基础上采用叠前反演技术进行含气储层预测,为区块富集区优选与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 徐 姣 孙庆莉 段 杰 杨晋蓉 龚 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南部下二叠统茅口组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历史较为久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储集类型丰富多样。近年川西北部和川东地区二叠系勘探也获得了突破。而位于四川东南部的涪陵—巴南地区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发育多组系构造,茅口组储层的储集类型、主控因素及展布特征是不清楚的,导致前期钻井虽有显示但产量不高。因此,通过分析川东涪陵—巴南勘探区内及邻区的钻、测井资料,进行茅口组古地貌特征研究、地震相分析及含油气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判别,识别出储层有利分布区。结果表明:①茅口组储层是富含生物碎屑、溶孔、裂缝的综合型储集层;②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下拉式弱反射”、“眼球状”、“斜亮点”、“同相轴错断”、“同相轴分叉及合并”等特征;③储层分布横向变化较大,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及断层展布控制;④探区西部古地貌位置较高,是岩溶较发育的有利区域,地震异常较为集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 邓 惠  彭 先  刘义成  徐 伟  陶夏妍  谈健康  高奕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GM 地区灯四段气藏属于典型的深层岩溶风化壳碳酸盐岩气藏,由于受到多期岩溶作用的影响,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气藏渗流规律复杂,气井产能差异大,投资规模大。为提高气藏储量动用、降低投资、实现效益开发,必须根据开发地质目标储层类型选择合理的开发井距,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用试井、气藏工程、经济评价等多种方法, 计算气藏合理开发井距。结果表明:? 灯四段气藏储层类型多样,宜采用不规则井网有利于提高储量动用率;? 裂缝- 孔洞型储层缝洞交错发育,搭配关系好,井控范围大,合理井距为2.0 km 左右;? 孔洞型储层溶蚀孔洞较发育,裂缝相对欠发育,合理井距为1.0km 左右;? 为尽可能避免气藏开发过程中发生井间干扰,计算灯四段气藏经济极限井距为1.0 km ;? 通过计算及同类气藏类比,最终确定GM 地区灯四段气藏合理开发井距为1.0 ~ 2.0 km,该成果可为气藏开发井位部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甘笑非 欧家强 蔡珺君 阮基富 袁 权 刘博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雷一1 气藏持续稳产达24 年,开发效果好,三次荣获中国石油“高效开发气田”称号。进入开发中后期以来,磨溪雷一1 气藏地层压力、剩余储量分布、产水规律认识不清,影响气藏下步开发调整对策的制定;传统数值模拟研究受制于粗化过程,无法实现对气藏非均质性的精细描述,计算精度不高。因此,通过开展基于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的气藏描述,结果表明:①应用高精度数值模拟器,免去地质模型粗化过程,网格数量规模达到千万数量级,保证模型地质属性的高精度刻画;②采用三维地质建模与高精度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工作交互进行,历史拟合调参需符合地质认识;③修正后的模型更加逼近气藏实体,实现对气藏开发中后期压力分布、剩余储量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以及气井产水较为准确的描述和预测。
  • 卢 艳  彭小东  高 达  刘 伟  段 策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海上有水气藏,通常地层水中的水溶气含量不可忽视,尤其是高温高压气藏。通过研究降压开发过程中水溶气释放对气田开发指标的影响,结合气田地质油气藏特征、边底水分布、水体大小等情况,建立机理模型,根据数模软件计算,系统分析水溶气对海上有水气藏产量、采收率、水侵量、水气比、压降、天然气组分等开发指标的影响,并通过Y1 气田实例分析对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考虑水溶气时地层水压缩系数变大,水侵量增加,水气比变大,从而采收率略有降低,并且天然气组分中的CO2 含量逐渐上升;②对于水驱气藏水体倍数越小,采气速度越高,CO2 上升量越大;③水溶气对水驱气田开发指标的影响不可忽略,尤其是对气藏水侵的影响;④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陈 依  张凤琼  韦元亮  刘 阳  胡波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 42(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