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威 钟 原 周 刚 陈友莲 和 源 王文之 李亚丁 陈 曦 郗 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 43(4): 3.
风险探井JT1 井在兼探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过程中钻遇了孔隙型气层14.5 m, 并在近期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51.62×104 m3 的高产工业气流, 标志着四川盆地沧浪铺组油气勘探首次战略突破, 揭示出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沧浪铺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前期对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及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围绕沧浪铺组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工作, 这直接制约了该层系的勘探突破和发现。为此, 基于现有的钻测井、露头、地震等资料, 结合大地构造背景, 重建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岩相古地理, 分析储层特征并预测川中北部地区储层发育区, 最终探讨岩相古地理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盆地沧浪铺组勘探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将沧浪铺组划分为碳酸盐岩较为发育的沧一段及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的沧二段;②沧一段沉积期德阳—安岳裂陷槽已演变为棚内洼地, 以其为界形成“西浊东清”的沉积格局, 沧二段沉积期盆地周缘陆源物质进一步向盆地内输入, 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向东迁移, 盆地内演化为大面积的混积浅水陆棚环境;③储层主要发育在沧一段白云岩中, 储集空间包括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晶间孔等;④建立了优质储层地震响应模式, 于川中北部射洪—公山庙地区预测出9 个大型滩相储层发育区, 合计面积达5 600 km2 ;⑤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古岩溶改造是沧浪铺组储层形成的两个最主要的控制因素。白云石化的颗粒滩为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加里东末期古岩溶使早期滩体储集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