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4卷, 第1期 
出刊日期:2021-03-25
  

  • 全选
    |
  • 陈元千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Initial gas in-place)和原始可采储量(Initial recoverable reserves)是对气藏的标量名称。我国将两者简称为地质储量(Gas in-place)和可采储量(Recoverable reserves)是不准确的。气藏的原始可采储量等于原始地质储量与采收率的乘积。由于不同地质与开发条件的影响,气藏的采收率是难以准确确定的,因而,利用动态法评价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和原始可采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用于评价气藏原始地质储量的动态法有:物质平衡法、压降法和弹性二相法;用于评价气藏原始可采储量的动态法有:产量递减法和预测模型法。根据气藏类型和拥有的动态数据情况,可以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原始地质储量、原始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的评价。由于剩余可采储量最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国际上统一的年报均为剩余可采储量并简用reserves 一词表示。剩余可采储量是原始可采储量与累积产量的差值,它与年度产量之比值为储采比(RPR)是重要参数。为此基于近年新的研究成果,对上述5 种动态法进行完善推导,并通过实例加以应用。
  • 石记鹏  赵长毅  刘海涛  李传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烃源岩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有无、有多少油气资源的基础问题,当前烃源岩评价中的一些认识仍欠缺思量:①以有机碳含量表征烃源岩的丰度忽视了烃源岩地质条件下的非均质性问题,烃源岩丰度的研究需考虑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并与测井资料评价(ΔlgR)法预测有机碳含量结果对比分析;②对于腐泥型或混合型干酪根的烃源岩,排烃效率高时,生烃损耗较大,剩余有机碳含量参数不宜直接作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指标,需要适当恢复其初始有机碳含量;③各种烃源岩类型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各异,可以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相互印证或将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④有机质类型越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采用有机质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FAMM)对有机质成熟度进行校正可以消除抑制作用的影响;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使烃源岩评价结果更接近地质实际。
  • 王海真 倪帮梁 孙 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早期阶段,研究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非常重要,可以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和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欧加登盆地勘探程度低,迄今发现了3 个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来源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和认识,为此对欧加登盆地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特征、轻烃组分及烃源岩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欧加登盆地天然气组分含量以甲烷为主,主要为湿气;②天然气δ13C1、δ13C2 和δ13C3 值分别介于-41.9‰ ~ -36.9‰、-34.1‰ ~ -29.4‰ 和-31.6‰ ~ -26‰ 之间,符合δ13C1 < δ13C2 < δ13C3 的正碳序列;③轻烃组成相似,轻烃参数(K1)值基本一致,C7 系列表现出支链异构体优势;④天然气成因类型图版判识为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油型气,有机质的热演化阶段从成熟阶段到过成熟阶段,对应的成熟度(Ro)范围在0.8% ~ 1.5% 之间,天然气来自湖相沉积,与下三叠统Bokh 组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成熟度相匹配。因此,认为天然气的气源为下三叠统Bokh 组烃源岩。
  • 余 果  李海涛  陈艳茹  战薇芸  王晨宇  张东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研究,进一步明确未来勘探潜力,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主要指标的合理性,为中长期战略目标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四川盆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发现过程具有明显的多峰特征,利用GM(1,2) 灰色方法预测储量曲线的多旋回模型参数变化规律,选用多旋回Hubbert 模型和多旋回Gauss 模型,以探明储量时间序列为基础,预测四川盆地未来天然气探明储量趋势特征。预测结果表明:①天然气储量多旋回变化明显,GM(1,2) 灰色预测方法可用于预测多旋回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提供参数支撑;②多旋回Hubbert 和Gauss 模型预测得到的储量数据与实际年均探明储量数据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 及0.912,多旋回Hubbert 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更高;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盆地天然气勘探将具有广阔前景,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在2043 年将达到高峰,峰值储量为5 857×108 m3。
  • 陈艺娴  廖明光  王文之  李堃宇  李亚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十分发育,但通过检索发现前人对灯影组碳酸盐岩的划分研究较少。以mx105 井为例,参考钻井岩心、薄片等资料,通过岩心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分析等方法对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碳酸盐岩建立岩心识别模板,对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结合Folk 及张荫本对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划分方法,通过对mx105 井灯四段(5 300 ~ 5 370 m)岩心及薄片进行研究分析,将灯影组四段碳酸盐岩分为颗粒岩、晶粒岩及藻云岩3 大类,再根据其特征细分为7 小类即:凝块状云岩、砂屑云岩、粉晶云岩、泥晶云岩、纹层状云岩、叠层状云岩及黏结状云岩;②灯影组主要呈浅水型局限台地相沉积,而研究区灯影组四段主要发育藻丘亚相和颗粒滩亚相;③制定灯影组四段沉积模式图,得出灯影组沉积模式属于潮控型,沉积物的分异作用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而非浪控;④潮控型模式最典型的特征是“水浅低能”,由于水动力弱,因此岩石的分选性差,其结构成熟度低,故研究区凝块状云岩十分发育。
  • 明 盈 徐 亮 周 刚 周红飞 李 毅 戴 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孔隙流体活动,目前从微观地球化学的角度精细分析多期成岩流体与储层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通过对蜀南地区茅口组野外采集样品和钻井岩心中岩溶缝洞充填物的形态、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岩溶缝洞充填环境,厘定了主要成岩矿物充填期次及时间序列。整体来讲,茅口组古岩溶缝洞有四个主要形成期,对应有4 期主要充填期,导致储层破坏:①准同生暴露顺层岩溶孔洞形成—充填期;②表生暴露岩溶裂缝充填钙泥质期;③表生暴露后龙潭组碎屑充填期;④埋藏裂缝或孔洞充填方解石期。现今而言,准同生期形成顺层孔洞后期埋藏充填,保存可能性很小;表生暴露期径流带岩溶洞穴储层尚可能存在;茅口组钻遇大量的裂缝型储层多属于第④种情况,是目前勘探的有利方向。
  • 吴煜宇  李 亚  赖 强  谢 冰  殷 榕  李 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峨眉山组基性火山碎屑熔岩气层低阻成因,综合利用岩心孔渗、XRD 衍射、CT 扫描、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相渗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地质与测井资料,对川西火山岩气层低阻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火山岩相控制着火山岩岩性,喷溢相火山碎屑熔岩成岩时与围岩温差大,冷凝速度快,矿物结晶程度低,玻璃质含量高,为后期脱玻化微孔隙发育和矿物蚀变奠定了基础,因此,火山岩相是低阻气层的宏观主控因素;②微观上,川西火山碎屑熔岩脱玻化形成大量微小孔隙,且连片发育,易吸附地层水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导致地层电阻率降低,同时,脱玻化孔的形成加剧了火山岩的蚀变程度,蚀变后的绿泥石以“孔隙内衬式”附着在孔隙壁上形成比较连续的“黏土壳”,经吸附大量地层水进一步导致地层束缚水含量增高,增强了地层的导电能力,地层电阻率进一步降低,因此,脱玻化形成的大量微孔隙和高度蚀变形成的绿泥石“黏土壳”的双重叠加作用造成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川西火山碎屑熔岩气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
  • 王跃祥  谢 冰  赖 强  何绪全  杨 满  赵艾琳   彭 骁  韩 冰  白 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在川西地区泥盆系观雾山组见到了较好的储层分布,多口井获得工业气流。然而,川西观雾山组岩心缝洞中沥青充填严重,储层沥青含量和储层参数定量计算难度大。为此,从沥青对观雾山组储层定量影响分析入手,通过高温循环沥青溶解实验建立沥青溶解前后的孔隙度—声波时差、孔隙度—电阻率模型,采用纵波时差—横波时差、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模型定量计算沥青含量,进而得到沥青校正后的储层参数。结果表明:①沥青占据着储集层的部分储集空间,不仅减小储集层的孔隙度,还大大降低储集层的渗透性,严重影响了储集层的物性及产能;②通过沥青对各类测井参数影响分析发现,沥青对储集层物性、岩样密度、声波时差以及电阻率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多,影响越大,尤其是横波时差和电阻率;③经岩心资料验证,经沥青校正后测井评价结果可靠,效果较好,可有效指导测井采集系列优化及试气选层,为气藏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 李传亮 朱苏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油气藏的物性极差,需要水平井加体积压裂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水平井压裂产生主裂缝的破裂压力公式已经建立起来,但还没有建立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公式。根据岩石力学的有关理论,以深层页岩地层为例,分析了主裂缝壁面上的受力情况,推导建立了垂直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公式。公式表明:①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与地层的最大水平地应力有关,与上覆压力和最小水平地应力无关;②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比主裂缝的破裂压力高,二者的破裂压力差是由地层的水平应力差导致的;③水平应力差越大,破裂压力差就越大,地层就越不容易形成分支裂缝,也就越不容易实现缝网压裂,水平应力差小的地层,比较容易实现缝网压裂。结论认为:对于应力差大的地层,可以通过提高泵的功率和采用低黏压裂液来实现缝网压裂。
  • 王新龙 李振苓 蔡文渊 洪 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廊固坳陷河西务潜山带深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低、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只有进行大型酸化压裂才能获得高产。如果只进行井筒储层划分,不考虑井旁储层及工程参数评价,会出现压前储层评价与压后效果差异较大等复杂问题。利用常规及成像测井资料可以对裂缝、溶洞、物性等储层品质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及定量评价;远探测阵列声波资料,可以对井旁远端的地质体构造成像,得到最小水平主应力、脆性、破裂压力等岩石物理工程品质参数。通过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形成井壁储层精细评价与井旁工程参数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方法,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段的双品质有效评价,为压裂施工设计、优选压裂层段和措施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河西务潜山带的应用,多口井获得突破,提高了选层的精准性以及地质认识的指导性,为深潜山非均质储层酸压改造及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刘世界  蔡振华  丁万贵  杨宇光  卓仁燕  王文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气田气井普遍具有低压、低产、携液能力差等特点,且大部分井为定向井,井深较浅,井斜角介于20°~ 30°,现有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对该气田适应性较差。在Tuner 模型、李闽模型、王毅忠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临界携液流速系数(β),通过最优化算法,使用积液实测数据,优化、校正β,建立了适合于临兴的直井及定向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并对气田15 口井进行积液判识。结果表明:①临兴气田直井、定向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修正系数β 分别为2.7、3.6 ;②该模型预测的临兴气田气井积液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达到93.3%。
  • 赵霞飞  赵拓宇  张闻林  袁 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中北部油气主要勘探目的层包括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侏罗统凉高山组和下沙溪庙组,沉积相属于河流—三角洲相和湖相。根据岩心和录井资料,应用沉积地质学理论确定了三角洲的以下几种微相:砂质辫状河、大分流河道、小分流河道、河口坝、三角洲前缘波浪带、沿岸沙坝、前三角洲等。侏罗纪湖泊为有出水口的开放型淡水湖,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预测了由沿岸泥坪、滨线、介屑(壳)滩、沿岸带(沙坝)到远滨席状砂、开阔湖透光带等9 种微相。应用比较沉积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参照云南滇池和洱海现代瓣腮类珠蚌、无齿蚌的生态,分析了侏罗纪瓣腮类(珠蚌、假铰蚌)的生态。瓣腮类以藻类为食,而藻类则附生于沉水植物上。湖水深度(制约水的透光度)和底质是制约水草生长的因素,因而制约瓣腮类分布。估计了大安寨期瓣腮类生活的水深。应用地震沉积学工作方法,发现大安寨期的介壳滩被断层活动引起的沟槽、水道划分成多个独立单元,而所作出的凉高山期三角洲与由现代实例得出的经典模式不谋而合,证明研究成果可信度高,可据此准确地预测地下储层分布。
  • 蒙晓灵  艾庆琳  王金成  卞晓燕  朱长荣 安文宏  谢 姗  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深层(4 200 m 以下)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揭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成藏条件,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基于岩心观察、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对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该区主力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本溪组缺失,减薄的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山西组山2 段煤系地层仍不失为良好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偏腐殖型、腐殖型为主,为高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②山西组山1 段储层砂体发育,是纵向上的优势储集层段,受西南物源控制,山西组有效储集岩岩性以中粗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其物性总体呈现“特低孔隙、特低渗透”特征;③由于埋深大,压实作用对岩石孔隙影响显著,但由于石英等刚性组分的存在,在强烈压实作用下仍能保存少许原生孔隙,并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更易产生微裂缝,这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重要通道;④二叠系中统石盒子组盒8 层砂体不发育,其间发育的细—粉砂岩和泥岩共同构成区域盖层。结论认为,在致密砂岩储层背景下,较好的烃源岩、单一的优势储集层、优质的区域盖层构成了研究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重要条件。
  • 沈金才  董长新  常 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与常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相比,涪陵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气井的渗流特征、产量递减特征、生产特征呈现分阶段变化和分区差异性,目前没有统一的生产阶段划分标准和各阶段动态特征描述方法。为此,开展了涪陵页岩气田气井生产阶段划分及动态特征描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涪陵页岩气田气井在采用动态合理配产生产条件下,根据产量和压力递减特征,将生产过程划分“两大三小”生产阶段,即定产降压阶段和定压递减阶段,其中定压递减阶段又细分为连续自然递减、间歇生产、排采或增压辅助生产阶段;②定产降压阶段主要描述气井压力随累产递减规律、稳产阶段累产气量、气井压力随生产时间递减规律、稳产时间,连续自然递减生产阶段主要描述递减类型、随时间或者累产的递减率、连续自然递减生产阶段累计时间,间歇生产阶段主要描述间开周期平均产量递减率、间歇生产效率、间歇开采有效期,排采工艺或增压开采辅助生产阶段主要描述介入排采或增压工艺的时机、措施增气量、措施后产量递减率。结论认为:明确气井生产阶段划分及动态特征描述内容,能够更好地分析不同生产阶段页岩气井的生产动态及针对性制定措施方案。
  • 刘 政  李茂森  蒋学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川渝地区页岩气水平井使用油基钻井液过程中,井漏问题突出,急需完善现用油基钻井液堵漏技术。为此,自主研发出油膨胀堵漏剂WNPDL 系列,并采用“刚性颗粒+ 油膨胀颗粒+ 薄片+ 纤维+ 沥青”的技术思路,根据不同漏速,形成了1 ~ 5# 油基防漏治漏配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①油膨胀堵漏剂WNPDL 系列可以抗150 ℃高温能力,抗压35 MPa、回弹率10.0% ~ 12.2 %,在三类基础油中具有好的吸油膨胀能力,膨胀率52% ~ 71 %;②防漏治漏配方与油基钻井液具有好的配伍性能,1# 随钻防漏配方具有好的防漏性能,侵入深度减少率95.0 %。2 ~ 5# 治漏配方对其相应缝板的治漏效果好,7 MPa 条件下的总滤失量在28 ~ 44 mL。形成的油膨胀随钻防漏治漏工艺,在自201H2-5 井的应用效果良好,一次堵漏成功率83 %。结论认为:油膨胀堵漏剂WNPDL 具有温度敏感延时吸油膨胀性,室温下的吸油膨胀率低,随着温度的增加,吸油膨胀率升高,非常适合地面调配具有流动性的堵漏浆,现场施工操作简便,堵漏浆被泵入到漏层后,随着地温的不断升高,逐步吸油膨胀,增强对漏层的封堵能力。
网站版权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