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刘鑫, 吴雪峰, 战薇芸, 叶茂, 李龙, 谢正龙, 陈尘, 张竞月, 张歆妍
钻探证实四川盆地梓潼—平昌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在区内的东、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开展差异性的对比分析,为下步勘探提供参考。为此,借助分析化验、钻探资料和地震预测手段,通过剖析雷四段的沉积演化及特征,研究受多种因素控制下的储层分布特征、烃源条件,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成果,由此探讨该区东、西部地区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成藏模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区域东部地区优势沉积相为内颗(鲕)粒滩微相,其次为云坪微相,西部地区优势沉积相为云坪沉积微相。②受颗粒滩体、岩溶和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东部地区储层发育在a小层,为滩相叠加岩溶型云岩储层和角砾云岩储层,储集条件好;西部地区储层主要发育在b小层细—粉晶云岩中,储集条件变差。③西部地区烃源来自于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储层与烃源通过不整合面、小型断层,形成“上生下储”“旁生侧储”的源储匹配关系;东部地区烃源来自于须家河组和二叠系,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储层与烃源通过大型断裂、不整合面沟通,形成“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旁生侧储”的3种源储匹配关系。④在大型斜坡和地层尖灭的背景下,推测西部地区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圈闭气藏。此外,东部地区在局部构造高部位、滩体残存区还发育构造—地层、构造圈闭气藏,气水关系复杂。结论认为,东部地区成藏地质条件优于西部,东部地区是深化挖潜的有利区,西部地区适当开展预探工作,是寻找突破的区域。